全国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通报之6: 江西鹰潭举全市之力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工作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6-29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2019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八家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工作的通知》,确定11个试验区和若干试验任务,为面上改革先行探索可行路径。作为试验区之一的江西鹰潭,举全市之力全面推进改革试验,为其他地区开展改革探索提供了有益借鉴。
鹰潭市国土面积35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5.5%,地区生产总值98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亿元。鹰潭市发展改革基础较好,此前承担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等任务。2020年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工作以来,围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农村产权抵押担保、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等试验任务,开展了大量改革探索。
一、全面动员——深入研究改革试验事项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高度重视、科学认识、上下协作是做好试验工作的基础支撑。
(一)“四级书记”联动抓。一是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四级书记及行政事务一把手担任各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领导小组双组长,带头抓试验、谋改革、保落地。二是举办全市试验区工作专题培训班,市委书记、市长作专题授课,常务副市长作政策解读,分领域、分辖区实现培训全覆盖,加深各级领导干部对改革和政策的理解认识。
(二)“千名干部”齐心抓。一是锚定试验区承担的5项改革试验任务,成立五个课题组,各由一位副市长牵头。设立10个专项调研组,各由牵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二是调研前采取封闭学习、座谈讨论等方式研学政策,之后一个月市领导带队集中开展一线调研,参与调研人数近千人,梳理出改革难点堵点300余个,为制定试验区实施方案打下坚实基础。
(三)“四套班子”合力抓。一是市四套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听取10个专项调研组的调研报告,研究讨论下一步改革思路。二是建立四套班子负责同志与各乡镇对口机制,实现覆盖所有乡镇,开展工作指导、帮助解决难题。三是市人大、市政协深度参与改革试验,通过组织专题培训、组织干部调研等方式,研究提出若干提供给市委、市政府决策的建设性意见。
二、人民至上——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促进改革成果惠及人民,调动基层群众全面参与,是做好试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一切为了群众。坚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优先办,围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等试验任务,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堵点特别是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等问题,以及乡村富民产业培育、集体资产盘活利用等发展难点,优先研究制定针对性的改革方案和工作措施。
(二)一切依靠群众。坚持群众的事群众办,避免“办公室里搞改革”,通过建立共商、共识、共建、共担、共享机制,推动镇乡村干部与村民集体讨论、集体研究、集体决策,特别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事项须在村民理事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议事协商、充分酝酿,更多调动村民参与改革、投身建设的积极性。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集中民智、凝聚共识、求真务实,采取多种方式邀请群众建言献策,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赴村(居)委会进行调研,深入宣讲改革方案和政策举措,当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形成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重点突破——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试验
牢牢锚定试验任务,兼顾改革基础和发展需要,探索针对性、差异化的改革路径和实现方式。
(一)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一是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交易办法、监管办法、收益分配办法、异地入市管理办法等文件,建成“VR看景、一码管地、全域一体、覆盖乡镇”的全业务网上运行入市交易管理系统。二是因地制宜开展异地调整入市,用于建设锦江产业园、文坊竹产业园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平台,缓解乡村产业用地难问题。截至目前,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62宗、面积806亩,交易金额8000余万元。
(二)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一是围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制定确权颁证、价值评估、利益分配等配套政策,确保重点事项边界清晰、操作规范、流程顺畅。二是依托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不动产登记管理平台,建成“数字乡村+普惠金融”管理服务平台,助力整合乡村各类资源资产。三是引导银行机构创新贷款产品,拓宽担保授信范围。截至2021年年底,累计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1.3万笔、54亿元。
(三)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机制。一是全面深化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组建城乡教育联合体30余个,交流轮岗校长教师400余名,让更多乡村中小学生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是全面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统筹管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人财物,完成医生“乡聘村用”改革,让乡村居民就地就近便捷享有更好的医疗服务。
(四)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机制。一是建立城乡供水同质同价机制,实施一批水利工程,铺设城乡供水网。二是构建“市县乡村”一体化物流配送机制,建成三个区(市)级快递物流分拨中心,打造城乡物流网,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入乡。三是建立城乡统一垃圾处理体系,引入央企统一运营58个乡镇及林场的垃圾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100%、95%。
(五)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一是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量化各类乡村资产4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0.75亿元,量化成员股89万股,实现全市农民变“股民”,村集体平均收入超过10万元。二是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机制,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0余家,吸纳15.4万农民就业,实现户均增收2.5万元。
四、建章立制——全面加强组织实施保障
建立试验工作机制,明确组织实施方式,是做好试验工作的必要保障。
(一)组建工作专班。安排一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副厅级干部牵头负责,从市直部门、区(市)政府、乡镇政府抽调相关人员,组建成立鹰潭市城乡融合发展工作办公室。各区(市)、各乡镇相应组建工作专班,确保人员队伍稳定、工作不断档。
(二)制发改革清单。紧紧围绕试验任务,确定一揽子改革清单,起草形成105份落实性文件,其中93份已制发,有效缓解了教育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乡村基础设施不健全、乡村富民产业用地困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金供给不足等“固疾旧疴”。
(三)争取改革授权。江西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赴鹰潭市专题调研,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带队赴江西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等省直部门,积极争取相关改革事项授权和要素保障,推动江西省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发《关于支持鹰潭市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
(四)制定调度办法。明确工作调度、调研督查、考核评价、激励约束、工作联络等事项,做到“每周一调度(简报)、每月一分析、每季一督查、半年一考核”。不定期召开调度会、推进会、协调会,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迄今召开会议200余次,编印简报100余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