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小镇
  • 项目
  • 企业
首页 > 政策资讯 > 地方政策 > 江西省公布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

江西省公布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 作者:  来源:江西省人民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17-08-07

新闻发布会现场  (朱源杰 摄)  

        8月4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召开公布江西省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新闻发布会。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李道鹏介绍全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情况和公布江西省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主任李庆红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陈惠龙主持发布会。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陈惠龙 (朱源杰 摄)    

陈惠龙: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部署,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我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确定了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今天下午,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李道鹏先生,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主任李庆红先生,请他们介绍全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情况和公布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李道鹏副厅长介绍有关情况并公布江西省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李道鹏  (朱源杰 摄)

李道鹏: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同时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关注与支持!下面,按照发布会安排,我先介绍一下我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有关情况。

  一、我省特色小镇培育情况

  自去年国家启动特色小镇建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在市县政府的主动作为下,积极探索适合省情的特色小镇建设方法和路径,研究扶持政策,制定工作方案和创建计划,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有效推进特色小镇稳步健康发展。

  (一)国家级特色小镇培育情况。2016年,我省文港镇、江湾镇、温汤镇、上清镇等4个镇列入第一批全国特色小镇培育名单。今年6月底,我省择优推荐了全南县南迳镇等10个镇申报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近日,经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选,我省全南县南迳镇、宁都县小布镇、庐山市海会镇、吉安县永和镇、广昌县驿前镇、浮梁县瑶里镇、湾里区太平镇、樟树市阁山镇等8个镇已通过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专家评审,正在公示。这些国家级特色小镇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紧紧围绕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等方面上下功夫,集中资源、破解难题,加大项目推进力度,有序推进特色小镇培育工作。

  (二)省级特色小镇推进情况。一是制定了工作方案。根据国家部委有关文件精神,在总结我省示范镇、百强中心镇建设经验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2016年12月20日,省政府正式印发《江西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方案》(赣府字〔2016〕100号)。二是确定了首批创建名单。经过各地择优推荐和实地考察复核的基础上,报请省政府同意,确定了我省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具体名单等下公布。三是制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指导我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我厅会同省发改委研究制定了《江西省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目前已下发各地贯彻执行。

  (三)市、县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情况。省政府印发《江西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方案》后,各设区市根据当地发展实际,研究制定扶持本地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措施,打造各具特色、各种类型的特色小镇。目前,全省11个设区市均出台了特色小镇培育实施意见或工作方案,赣州等设区市还公布了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二、我省特色小镇评选有关情况

  今年2月底,我厅组织召开了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第一次联席会议,研究第一批省特色小镇申报通知和工作制度等。会后,印发了《关于申报第一批特色小镇的通知》,启动特色小镇申报创建工作。

  (一)组织开展实地考察。为科学选定我省第一批特色小镇,真实反映特色小镇创建条件,5月下旬,由我厅会同省发改委组织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省旅发委、省文化厅、国开行江西分行等部门有关业务处室及规划、旅游、文化、投融资等领域专家组成五个考察组,实地考察了各地申报的60个特色小镇。考察组通过实地察看、查看资料、听取汇报、提问答辩等多种方式,重点围绕现状基础条件、支持政策是否实、定位是否准、主导产业是否前景大、项目建设是否有成效等方面进行评价,形成了考察意见。

  (二)研究确定创建名单。根据考察意见,初步提出了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30个,并书面征求了特色小镇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省旅发委、文化厅意见。在采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江西省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44个(其中含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4个和已上报的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10个),上报省政府。7月上旬,省政府同意了上报名单。

  (三)着力打造特色亮点。我省这批特色小镇都有产业作支撑,以龙头产业和相关配套产业的集聚带动相关城镇建设、旅游资源、历史人文的融合发展,从而形成产、城、人、文相融一体的特色发展空间平台。就小城镇而言,有旅游资源非常突出的,如明月山温汤镇、婺源县江湾镇、庐山市海会镇、三清山枫林镇、湾里区太平镇等;有现代农业迅猛发展的,如渝水区罗坊镇、万载县三兴镇等;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如吉安县永和陶艺小镇、浮梁县瑶里瓷茶小镇、广昌县驿前白莲文化旅游小镇、临川区三翁戏曲小镇、贵溪市塘湾镇等;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的,如全南县南迳芳香小镇、樟树市阁山中医药小镇。就平台类型而言,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余江县中童眼镜小镇、南康区家居小镇、分宜县麻纺小镇、金溪县香谷小镇等;有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如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数字经济小镇、景德镇航空小镇、赣南金融小镇、共青城市南湖基金小镇等。

  下一步,我厅一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扎实抓好特色小镇建设各项工作。将于8月底召开全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会议,对特色小镇建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发力,动员全省上下抓好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按照我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方案的创建计划,今年9月份启动全省第二批特色小镇申报工作。同时,我们也真诚希望新闻界各位朋友继续关心和关注特色小镇热点问题,积极做好宣传报道,弘扬特色小镇发展正能量。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陈惠龙:谢谢李道鹏副厅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请举手示意,并介绍所在新闻机构。谢谢!     

新华社记者提问  (朱源杰 摄)

新华社记者:我们知道,特色小镇始于浙江,继而在全国迅速发展,但国家层面并未对特色小镇作出明确的概念定义,给地方留下很大的发展空间。请问,我省特色小镇是指什么?

李道鹏:我省的特色小镇主要指以某种产业为特色,既有城市功能,又有乡村风貌,大小适宜的人口聚集区,主要包括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的建制镇和不同于行政建制镇、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两种形态。

  关于建制镇类特色小镇,顾名思义即为有特色的较小的城镇,应具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等特征。

  关于平台类特色小镇的概念,不是行政区划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风景区的“区”,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这类特色小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有利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其本质上是对特定空间内各类生产要素、制度要素、文化要素的重新整合和高效利用,是对政企关系、政社关系的一次重新定义,也是对区域治理模式的一次全新探索。 

凤凰网记者提问  (朱源杰 摄)

凤凰网记者:按照江西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方案,我省特色小镇建设将以创建制工作方式推进,此次公布的也是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请问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如何实行创建制? 

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主任李庆红 (朱源杰 摄)

李庆红:我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方案对特色小镇进行动态监管,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特色小镇,次年调整进入观察名单,并向设区市政府发函督促问责。对进入观察名单的镇,一年后对其整改情况进行实地复核,对整改不到位的,退出特色小镇创建并通报全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我省特色小镇科学有序发展,防止有的地方把特色小镇建设当帽子、当幌子、当招牌,背离特色小镇建设初衷。

  目前,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已经研究制定了《江西省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以科学有效的指导各地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下一步,还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特色小镇退出机制。 

信息日报记者提问 (朱源杰 摄)

信息日报记者:当前,各地建设特色小镇非常积极和活跃。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地方也出现了跟风炒作、急功近利等不良倾向和苗头。请问,我省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做到因地制宜、避免一哄而上?

李道鹏:目前,各地发展特色小镇积极性很高。但也有少数地方培育发展特色小镇的规划目标较为急切,简单地把有几家企业、有一点人气、有一点环境就拼凑为特色小镇。因此,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防止一哄而上,要坚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小镇应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历史文化、产业集聚等特色,构建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提升特色小镇的竞争力和吸引力,集聚更多的产业和人口,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防止急于求成,要坚持长远发展。各地在规划建设特色小镇过程中,一是要精心选择有基础、有条件、呼之欲出的小镇加以培育;二是要明确培育发展特色小镇只是为了提升而非人为打造;三是明确培育发展特色小镇是起点而非终点,要有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思想准备。

  (三)防止扎堆发展,要坚持特色产业。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的基础。各地把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主要内容,无疑是正确的,但要防止扎堆式发展。我省生态环境好,风景名胜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旅游很有优势,但不是每个县区都搞个旅游小镇,应注意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进行筛选培育,防止面面俱到,产业雷同。

  (四)防止政府包办,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既凸显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保障,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

  下一步,我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全省特色小镇的督查和技术指导,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的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中,要尊重小镇现有格局,不盲目拆老街区;要保持小镇宜居尺度,不盲目盖高楼;要传承小镇传统文化,不盲目搬袭外来文化。目前,我厅已转发各地贯彻执行。  

江西晨报记者提问 (朱源杰 摄)

江西晨报记者:我们注意到,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中有一部分是创新创业平台类型的特色小镇。请问,这类特色小镇如何培育?

李庆红:关于平台类特色小镇培育,我想用四个字来概括:

  第一个字是“特”,就是要加快特色产业集聚,立足本地的资源要素禀赋,挖掘最独特、最优势、最经典的产业,力求“特而强”,避免“大而全”,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手段,推动产业链向研发、营销延伸。比如,麻纺小镇就是依托千年麻文化和夏布文化,深挖历史经典产业;而景德镇航空小镇则是立足于现代的航空制造和研发基地,与文旅等现代要素结合在一起的特色小镇。

  第二个字是“融”,就是要加快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力求功能聚而合。要加快交通、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质量。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保护城镇特色景观资源,合理界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良好生态的吸引力。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形成独特的文化印记,为农业转移人员、大学生创业者、返乡创业者和留学归国创业者等提供一个放心投资创业、舒心发展生活的大舞台,打造吸引各类创业人员和创新要素集聚的洼地。

  第三个字是“投”,就是要加大投入。要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要着眼于小镇未来发展潜力,着眼于小镇特色产业发展的高端,吸引各类风投、基金、银行等金融组织,吸引领军型团队、成长型企业等各类社会组织共同投资特色小镇建设,集聚创业者、风投资本、孵化器等高端要素,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等耦合。搭建镇企合作平台,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特色小镇建设,促进镇企融合发展、共同成长。

  第四个字是“新”,就是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要充分发挥平台类特色小镇“非镇非区”的独特优势,加强改革创新, 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增动力,向改革谋红利。允许国家、省、市的各项改革,让特色小镇先行先试,各类改革试点,允许小镇先行上报。同时,加强双创服务,深化投资便利化、负面清单管理等改革创新,政府各部门要根据特色小镇的产业特点和人才集聚需求,创新审批方式,提供个性化服务。   

江西日报记者:我省已经公布了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请问,我省特色小镇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是什么?

李道鹏:(一)基本原则。坚持突出特色,结合现状、实际,科学确定建设对象,壮大特色产业,传承传统文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依据产业发展确定建设规模。坚持深化改革,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创新社会服务管理。

  (二)目标任务。按照全面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的要求,在全省分两批选择60个左右建设对象(含行政建制镇和不同于行政建制镇、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由省、市、县三级共同扶持打造。力争到2020年,建成一批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现代制造、商贸物流、休闲旅游、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坚定不移加快发展转型,推动我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努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力争更多小镇列入全国特色小镇培育名单。

陈惠龙: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谢谢李道鹏副厅长长、谢谢李庆红主任,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全省特色小镇建设的后续进展情况。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了新闻素材,欢迎记者朋友们下载查看。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会后再进行咨询、沟通或专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