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县
- 所属地区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 政府电话 0834-5627731
- 人口(万人) 46.0371
- 面积(平方公里) 4527
- 统计年度 2019
- GDP(亿元) 163.3
-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8.9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3.3391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1.8994
- 特色产业 成为全国石榴、黑山羊第一大县,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县、第三批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全省铜业第一大县
- 特色文化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城文化、红色文化、石榴文化、川滇文化融合构成文脉相承的会理文化。
会理县
会理县隶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一、 行政区划
会理县,古称会无、会川,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会理县位于四川省最南端,地处攀西腹心地带,全县幅员面积4527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12月,会理县辖3个街道、13个镇、4个乡:古城街道、城南街道、城北街道、鹿厂镇、黎溪镇、通安镇、太平镇、益门镇、绿水镇、新发镇、云甸镇、小黑箐镇、关河镇、木古镇、六华镇、彰冠镇、内东乡、新安傣族乡、槽元乡、树堡乡。县人民政府驻县府街50号。
二、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会理县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腹心地带,东部和北部分别与会东县、宁南县、德昌县相邻,西部与攀枝花市仁和区、盐边县、米易县接壤,南部与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楚雄州元谋县和武定县隔金沙江相望。坐标东经101°52′~102°38′,北纬26°5′~27°12′,南北最长处140公里,东西平均宽约55公里,总面积452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会理县位于西南横断山脉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形轮廓南北狭长,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相间,地形以山地、丘陵、平坝为主,其中山地约占幅员面积的40%、丘陵约占50%、平坝约占10%。境内山脉均为北南走向,分属螺髻山和牦牛山的余脉,县东北部与宁南县交界处的贝母山主峰,海拔3920米,为县境内最高峰;最低海拔为金沙江畔的濛沽村839米;全境相对高差在800~1000米之间,最大相对高差3081米,一般海拔高度约2000米左右。
气候
仙人湖
会理属中亚热带西部半湿润气候区,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宜人的气候条件。北部高寒山区年均气温7℃,极端最低气温-23℃;中部温和山丘区年均气温15.3℃;南部干热河谷区年均气温23℃以上,极端最高气温达43℃。全县1月份平均气温7℃,7月份平均气温21℃;年极端最高气温34.9℃,极端最低气温-5.8℃。 [4]
降雨量受地形影响,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极不均匀,从北向南逐渐减少;北部山区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中部平坝地区降雨量在1158.7毫米左右,南部河谷地区降雨量在800毫米左右;全县一月份平均降雨7毫米,七月份平均降雨266毫米;年平均降雨量1211.7毫米,降雨量90%以上集中在6—10月。全县干湿季节明显,日照充足;一月份平均日照时数237小时,七月份平均日照时数152小时,全年达2421.5小时;无霜期250天左右。
水文
会理县境内水系发达,积水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42条,总积水面积4244平方公里,长999公里,出境流量75立方米/秒,河网密度22公里/百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水资源
会理县年平均降水量1212毫米,径流深518毫米,年径流总量23亿立方米,地下水6亿立方米。境内河流流量稳定,天然落差大,开发建设具有淹没少、投资省、动能指标好的特点。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达55.4万千瓦,人均1.38万千瓦,是世界人均的3.5倍,全国人均的4倍,水能开发空间广阔。
土地资源
会理县土地资源丰富,全县耕地面积105万亩,其中水田24万亩,旱地81万亩;有宜农荒地30多万亩。
森林资源
会理县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的西南缘台地干性常绿松、栎亚区。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有森林面积257.7万亩,森林覆盖率37.4%。境内木本、草本、藤本和栽培植物105科,450余种,其中木本81科,372种。全县有林业用地452.6万亩,集体占378.1万亩;活立木蓄积1206.1万立方米,集体林占871.9万立方米,是一个典型的集体林占主体的林业大县。
矿产资源
会理县地处攀西裂谷腹心地区,矿产资源蕴藏量丰富,素有“矿产博物馆”的美誉,县境内已查明矿产地198处,大型矿床8个,中型23个,小型66个,矿点46个,矿化点55个。
截至2018年12月,会理县共有探矿权67个(其中金属探矿权61个,能源矿产探矿权4个,非金属探矿权2个;按勘查矿种分类,单一矿种探矿权43个,多矿种探矿权24个),勘查区总面积854.57平方公里。共有采矿权85个(其中有色金属15个,黑色金属20个,能源〔煤炭〕3个,非金属13个,砂石、粘土、页岩33个,矿泉水1个)。
会理县矿产资源中,钒钛铁、铜、镍矿产,主要分布于县城以南各区;铅锌、锡、煤矿产,主要分布于县城以北;建材非金属等矿产遍布全县。截至2018年12月,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43种,占四川省探明储量矿种的48.8%。黑色金属方面,铁矿储量占全省储量的3.5%;有色金属方面,铜矿储量占全省首位,锌矿储量占全省的23%,锡矿储量占全省的37.5%,钴、铟、蛇纹岩、石英岩四种矿产储量在全省也占有一定比例。
气候资源
会理县光热资源十分丰富,光照强(年均日照2388小时),热量丰富,年温差小,无霜期长(241天),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1.人口
根据公安部门2019年人口统计年报表,年末户籍人口460371人,比上年减少2507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8.5%,比上年末增加0.1个百分点。
截至2019年末,会理县辖3个街道、13个镇、4个乡,常住人口42.8万人,主要民族有汉族、彝族、傣族、傈僳族、回族、白族等。
2.面积
全县幅员面积4527平方公里。
三、经济发展
1.GDP及财政收入:
综合
经州统计局审定,2019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7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48.5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65.1亿元,增长8.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251元,增长10.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9:27.6:36.5调整为30.4:29.7:39.9。
民营经济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83.1亿元,比上年增长7.7%,占GDP的比重为5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23.7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43.1亿元,增长9.4%。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0:29.3:50.7调整为19.6:28.5:51.9。年末全县民营经济主体达到21104户,同比增长8.3%,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8.0%。其中私营企业2448户,增长2.5%。民营企业税收1.09亿元,同比下降4.7%
2.产业状况:
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74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1%;油料作物播种面积0.1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9%;烟叶播种面积1.11万公顷,增长1.0%;蔬菜播种面积0.96万公顷,增长3.9%。
全年粮食产量33.92万吨,比上年增长0.2%,其中小春粮食产量下降1.4%;大春粮食产量增长0.4%。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0.27万吨,增长1.9%;烟叶产量3.49万吨,增长1.2%;蔬菜产量46.98万吨,增长5.0%;园林水果产量67.26万吨,增长9.5%。
全年肉猪出栏69.6万头,比上年减少13.2%;牛出栏3.2万头,增长3.8%;羊出栏51.4万只,增长2.6%;家禽出栏315.3万只,增长13.6%。猪肉产量下降11.5%,牛肉产量增长3.8%,羊肉产量增长2.3%,禽肉产量增长10.0%。禽蛋产量增长0.8%,牛奶产量增长1.8%。
全年森林覆盖面积26.6万公顷。
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2万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7198万千瓦小时,增长4.2%。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44.8亿元,比上年增长9.3%。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重工业产值增长12.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下降11.1%,集体企业下降50.0%,股份制企业增长13.9%。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原煤产量比上年增长1.8%,发电量增长24.1%,铁矿石原矿量增长3.1%,铜金属含量下降3.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9.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5亿元,比上年增加0.6%。实现利润总额4.1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6.1元,比上年增加0.2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9.5%,比上年末增长6.2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7亿元,比上年增长8.5%。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6个,实现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总产值12.0亿元,增长21.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4.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1.3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投资)比上年增长37.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66.2%;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56.6%,其中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56.6%;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53%。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76.1%。
国内贸易、旅游及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按地域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3.3亿元,同比增长8.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0亿元,同比增长14.6%。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0.8亿元,同比增长34.3%。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2.2亿元,接待国内游客381.4万人次。
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再上台阶。2019年,全县外来投资履约项目 39个,新履约项目19个,已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3亿元。
交通、通信和邮电
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2755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45543万人公里,同比下降0.4%;公路货物周转量222050万吨公里,增长7.8%;公路运输周转总量226604万吨公里,增长7.6%。
2019年,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6.2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42.1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0.8万户。邮电业务总量835.8万元。
财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税收收入6.2亿元,下降1.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0亿元,增长19.8%。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0.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0.1亿元,增长15.5%。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3.8亿元,增长2.6%
3.社会事业
教育和科技
年末共有普通中学14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451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14932人;普通小学49所,小学专任教师1709人,小学在校学生数29224人。
全年专利授权数20件。
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50千册。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522个,其中县级医院(含民营)10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189张;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214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94人。
年末拥有体育场馆1个。
安全生产
2019年,全县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起、死亡2人。
人口和就业
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测算,2019年末常住人口42.8万人,其中常住城镇人口19.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6.26%,比上年末提高1.66个百分点。
根据公安部门2019年人口统计年报表,年末户籍人口460371人,比上年减少2507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8.5%,比上年末增加0.1个百分点。
根据卫生部门统计,全年出生人口4867人,人口出生率10.5‰;全年死亡人口3115人,人口死亡率6.7‰;全年净增人口175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8‰。
年末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408人,期末登记失业率4%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00元,同比上年增长9.7%。
按常住地分,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94元,比上年增加1753元,同比增长10.2%。人均消费支出12194元,增长11.2%。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91元,比上年增加2644元,同比增长8.6%。人均消费支出19740元,增长6.9%。
全年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422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5071人。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2.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3.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8万人。
4.招商引资:
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省工业强县示范县等优惠政策,深入挖掘优势资源,突出文化旅游产业、新能源产业和石榴、核桃、黑山羊等农畜产品加工项目招商,充实招商引资项目库。走出去、请进来,采取园区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省内外各类招商平台,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立足互惠双赢,加强跟踪协调服务,加快核桃、魔芋深加工签约项目建设,确保各类招商引资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盈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交通、水利投资平台作用,搭建城市建设、文化旅游投融资平台,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多渠道解决资金难题,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重大项目联系责任制度,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助推全县经济转型升级。
5.交通状况
会理县城距攀枝花市区102公里,距凉山州政府所在地西昌市185公里,距昆明市区300公里,是昆明、攀枝花、西昌三个区域中心城市的连接点、交汇地,自古以来就是川西与滇西及南亚商贸往来重地,为古丝绸南路必经要塞,素有“川滇锁钥”之称。
“十二五”期间,金沙江鱼鲊大桥建成通车,国道108线、省道310线、会太路改造工程全面竣工,99%以上的乡镇、村建成或在建通畅公路,道路交通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截至2017年末,会理县境内公路总里程2721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42229万人公里,同比增长4.9%;公路货物周转量192531万吨公里,增长7.1%。公路运输周转总量196754万吨公里,增长7.0%。
四、历史文化
会理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城文化、红色文化、石榴文化、川滇文化融合构成文脉相承的会理文化。会理资源富集,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光热资源和旅游资源,素有“攀西聚宝盆”的美誉。
会理县历来是川滇两省交界的军事和经济重镇,是川滇两省商旅物资的集散地,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从县境南北贯通达100多公里,途经44个乡镇,会理县城是这条古道的重要驿站,素有“川滇锁钥”的美誉。
文物古迹
会理县域内的各类遗址、文物古迹、革命遗迹分布广泛,有新石器时期遗址七处,石器采集点七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十一处,在县文管所征集收藏的一千九百余件文物中,经鉴定有国家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6件,三级文物283件。
会理古城始建于元末明初,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在城中心十字大街修建钟鼓楼,至乾隆时续修完,成为会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形成穿城三里三,围城九里九,以南北中轴线为主的四街三关二十三巷的棋盘式格局。会理县城仍保留着大量完整的明清建筑,其中一类保护建筑10幢,二类保护建筑20幢。大量的明清建筑、寺庙、会馆、民居古宅四合院,老城的北城门、钟鼓楼、城南白塔山文塔,成为会理悠久历史文化的标志。
非遗项目
大号唢呐 大号唢呐主要分布在会理南部关河乡的黑依村、官村,西南部的小黑箐乡白沙村的会理彝族长号唢呐乐舞是会理民间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一朵奇葩。大号高亢雄浑,唢呐清脆嘹亮,两种铜制彝族吹奏乐器构成了一长一短的姊妹器乐,吹奏的都是本土古朴、典雅、热烈的曲调。
彝家蹢脚舞 蹢脚舞是会理民间舞蹈的杰出代表,其中白沙村的彝族蹢脚舞最负盛名。
白沙村的蹢脚舞,名目繁多,有“背榨把”“搓脚”“三脚跷”“四脚二换腿”“三道把”“撵雀儿”等。
红铜火锅制作技艺 会理制作红铜火锅从明代洪武年间开始,民国时期,老街就因制作红铜火锅而得名“打铜街”。
一件红铜火锅,由锅座、锅槽(包括烟囱)、锅盖三个部件构成,锅座与锅槽部分用插销连接上,一般重4公斤左右,拆卸和携带都很方便。
绿陶釉瓷品制作技艺 会理烧制绿陶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会理绿陶是用当地天然铜矿(孔雀石)为主要釉原料,经1230℃高温烧制而成,因铜元素在氧化焰烧的陶釉呈绿色,而得名“会理绿陶”。绿陶以釉色取胜,研制出的釉色有近千种,可烧制出翠绿、铁红、碧绿、土黄、粉蓝、雨点等四十余种釉色。
会理会议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指挥了四渡赤水战役的伟大胜利,使红军由被动变为主动,甩掉数十万敌军的重围,顺利地渡过金沙江,到达四川会理地区。
1935年5月12日,中共政治局在会理县城郊铁厂举行扩大会议。毛泽东主持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朱德、陈云、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王稼样、邓发、凯丰、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以及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等。张闻天在会上作了有关形势的报告,并作了自我批评。毛泽东总结了红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的胜利,阐明了运动战略正确思想。
会理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它进一步巩固了遵义会议的成果。
五、风景名胜
龙肘山
位于会理县城西北的龙泉乡境内,又名玉墟山,山体呈南北走向,高峰山脊长约36千米,海拔3585米,山顶气候较为寒冷、冬季常有积雪,年平均气温在7℃左右。
会理古城
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城内景点有钟鼓楼、武侯祠、东岳庙、景庄庙、红军长征陈列馆、碑林、文塔等。
金江书院
金江书院在会理县城,现会理县第一中学内。肇始于清朝乾隆年间的金江书院,是攀西地区办学历史悠久的学府之一
六、地方特产
会理石榴
会理石榴果大皮薄、色泽艳丽、粒大籽软、味甜汁多,唐朝时期即为皇帝御定贡品。
会理羊肉粉 会理羊肉粉以新鲜羊肉,配以爽滑的米粉,加入鲜羊肉汤及各种调料和具有特色的油辣椒制成,其特色为香、鲜。
油鸡枞
油鸡枞是会理的风味食品,以鸡枞为原料,与植物油、香辛料合炼而成,耐贮藏。
熨斗粑
熨斗粑是会理县名小吃,其特点是糕体细、不沾牙,清香可口,甜而不腻,软和香脆,营养价值高。
抓酥包子
抓酥包子是四川省和云南交界地带的早点美食,将发好的面抹上猪油揉匀起酥后的包子皮吃起来香而不腻,酥软可口。
会理鸡火丝
会理鸡火丝饵块把云南菜重原料重本味、清淡鲜香的烹调特点与川菜重佐料重调味、味厚色浓的饮食风格进行了结合,成为川滇菜系交融互补的典范。 会理鸡火丝饵块
七、荣誉称号
2020年7月,入选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12月3日,入选”四川省文明城市(县级)“。
八、联系方式
县委书记:黄玉超 县长:陈方勇 县政府电话:0834-5627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