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小镇
  • 项目
  • 企业
首页 > 特色小镇 > 县级行政单位 > 太和县

太和县

太和县

太和县,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政府驻地为城关镇人民中路46号。

一、 行政区划

太和县,古名鹿上、邢丘、廪丘。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黄淮平原南端,位于阜阳、亳州两市之间。全县总面积1867平方千米,下辖31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9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78.2万人,常住人口145.3万人。

二、 自然地理

(1)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东临涡阳、利辛,南抵阜阳,西接界首,西南与临泉相接,北与亳州市谯城区为邻,西北与河南省郸城接壤。县境介于东经115°25′―115°55′,北纬33°04′―33°35′之间,总面积1822平方千米。东南经凤台、淮南去合肥224千米,西北经淮阳、西华去郑州307千米。东去津浦路至蚌埠209千米,西去平汉路之漯河210千米。太和县境南北长52千米、东西宽60千米。

地质构造

太和县境内地层0—40米深度内为全新统,40米以下为更新统。更新统上部,顶部岩性为青黄杂色亚粘土,颜色杂乱,较硬,干后坚实,切面光滑,有铁锰质结核及钙质结核,有裂隙,但发育不全。全新统分上、中、下3段。全新统下段顶板埋深18—24米,厚20米左右。顶部为灰黑色、紫灰色亚粘土,致密,干后坚硬,颗粒细腻,稍有滑感,裂隙不发育,含有较多地腐植质,可能为风化壳,此层是全新统下段的标志层。单层厚度4—8米,部分地区10米以上,向东南较薄,只2米左右。中部变为灰黄色亚砂土或粉砂,厚4米左右,至南部增厚,为6—8米。一般层次多,沉积不稳定,多是薄层相间的粉、亚砂与亚粘土互层。分选较差,在亚砂土内多含有钙质结核,是全新统与更新统的分界标志层。

地形地貌

太和县境处于淮北淤积平原之西北部,黄泛平原是地貌类型的主体,始于汉武帝元光三年(前132年)以来的黄河多次西泛滥淤积而成。境内地势平坦,西北高(海拔36.05米),东南低(海拔30.5米),高差5.55米,自然坡降一万分之一到七千分之一。按地貌成因分类,可分为剥蚀堆积河间平原和最新泛滥带。削蚀堆积河间平原广泛分布在河间地区,由青黄杂色亚粘土构成,顶部有50厘米左右的黑色风化壳,地表平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青黄杂色亚粘土明显地遭受剥蚀,沿裂隙呈棱块状脱落,剥蚀脱落的亚粘土碎块,重新在附近或移至别处堆积起来。

气候特征

太和县地处亚洲大陆东部,气候按中国自然区划分为东部季风暖温带半温润地区,又接近北亚热带气候,实质是两种气候的缓冲区。其特点是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无霜期长。但因处在两种气候的缓冲区,天气往往变化无常,低温、连阴雨、旱、涝、冰雹、霜冻和大风等自然灾害时有出现,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气温:年平均14.9℃。1月份最冷,平均0.7℃,7月份最热,平均27.9℃,年温差27.2℃。1959年至1985年极端最高气温40.8℃。极端最低气温为-21.3℃,最高和最低温差62.1℃。太和县1959年至1985年的气象记录最低气温低于-20℃的年份有5年,最高气温超过40℃的年份也有5年。

(2)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太和县境内有石油、硝、砂、陶土等矿产资源。

三、 经济发展

综 合

初步核算,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4.4亿元,,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2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94.8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205.4亿元,增长9.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9:42.9:45.2。人均生产总值31276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人均增加 8345元。

年末全县就业人员113.8万人,比上年增加1.3万人。年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1.23%。

农 业

2019年农作物种植面积215.3千公顷,实现总产量154.4万吨。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5.0千公顷,实现粮食产量96.7万吨;经济作物20.3千公顷,实现经济作物产量57.7万吨。

全年肉类总产量7.9万吨,下降4.6%。水产品产量1.2万吨,增长4.0%。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不含农用运输车)138.7万千瓦,比上年增加2.1万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4.7万吨,下降5.3%。

工业和建筑业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3.9%,股份制企业增长11.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1.8%,其他类型企业增长47%。

规模以上工业中27个工业行业大类有22个行业产值保持增长。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11.8%,金属制品业增长214.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7.9%,汽车制造业增长46.3%,电气机械和器械制造业增长40.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3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0.5%,家具制造业下降4.6%,食品制造业下降2.1%,纺织业下降14.1%。

全年建筑业企业23家,实现建筑业产值189.5亿元,增长20%。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其中,工业投资下降0.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4.3%,民间投资增长7.7%。

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38家,完成投资66.5亿元,增长11.3%。

国内贸易

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8亿元,增长12.3%。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23.8亿元,增长11.6%。其中,按经营地统计,限额以上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5%;限额以上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2.5%,乡村增速快于城镇增速21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

2019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3亿美元,增长0.4%。其中,出口2.5亿美元,下降2.9%;进口0.8亿美元,增长12.2%。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0.2亿美元,下降21%。

交通和邮电

2019年公路运营总里程3140公里,其中县级以上公里里程352公里;乡村道路里程2788公里。全年完成高标准农田道路建设75公里。全年公路货物运输总量8267万吨,增长15.2%;旅客运输总量658万人次,下降2.1%。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211.5亿吨公里,增长16.2%;旅客运输周转量4.8亿人公里,下降3%。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9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5亿元,增长25%;邮政业务总量2.4亿元,增长19.5%。移动电话用户113.4万户,比上年增加5万户。年末全县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3.3万户,比上年增加5.1万户。

财政、金融和保险

2019年财政收入46.6亿元,增长3.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4亿元,增长9.5%。地方财政收入中,实现税收收入19.7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5%,增长2.4%;非税收收入10.6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5%,增长25.8%。全年财政支出93.6亿元,增长12.8%。其中,民生类支出80.7亿元,占总支出比重的86.2%,比上年度提高2.9个百分点。重点支出项目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亿元,增长4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2.3亿元,增长13.1%;教育支出16.4亿元,增长3.1%;卫生和健康支出12.6亿元,增长2.9%。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93.7亿元,比年初增加64.9亿元,增长12.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55.3亿元,增长13.1%。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44.8亿元,增长18.8%。

2019年主要保险业保费收入3.1亿元,下降5.8%。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90元,增长10.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00元,增长9.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72元,增长10.4%。

2019年年末全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5.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4.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6.8万人。

全县各种福利性收养单位(含乡镇敬老院)37家,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 1.1万张。年末享受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0.2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2万人,农村五保供养0.7万人。

四、 交通运输

公路

105国道、308省道和界蚌高速公路、济广高速公路在太和县内纵横交织。

铁路

京九铁路、漯阜铁路过境,建有三堂集站7个车站,其中客货运站一座(三堂集站)。京九铁路商阜段系1984年定线,设计为国家一级铁路。经过太和县境内31.815千米,设计建3个车站,49座桥涵。1984年由铁道部第四工程局承建。漯阜铁路界阜段是1986年元月由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勘测设计的二级铁路。太和县境内全长33.32千米,设计税镇、旧县、太和、界牌4个车站,大、小桥涵96座。

水运

颍河黄金大道经过太和县40多千米。

运输

2018年,太和县公路货物运输总量7176万吨,比上年增长23.1%;旅客运输总量672万人次,下降11.8%。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182亿吨千米,增长28.1%;旅客运输周转量5亿人千米,下降7.7%。

五、 社会事业

教育、科术和文化

2019年年末全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在校生2.5万人。普通中学共68所。其中,高中9所,在校生2.8万人;初中59所,在校生7万人。小学259所,在校生13.9万人。幼儿园286所,在园儿童5.1万人。

2019年年末全县有高新技术企业46家,较上年新增13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5.2%。全年专利申请1412件,专利授权量787件。

2019年年末全县已投入使用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和综合档案馆各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8.9万册。

卫生、体育和社会服务

2019年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含诊所)180个。其中医院16个,基层医疗卫生院3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7281人,其中卫执业(助理)医师3008人,注册护士3531人。

全县有体育场馆2个,全年举办大型全民健身活动15次,参加人数4万余人。县级全民健身广场5个,基层全民健身广场27个。全年获得省级体育赛事金牌9枚、银牌8枚、铜牌7枚,市级体育赛事金牌99枚、银牌105枚、铜牌82枚。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1.1亿元。

安全生产和环境

2019年发生火灾事故21起,直接经济损失102.7万元。发生交通事故144起,造成11人死亡,受伤173人,经济损失59万元。

2019年年末全县有环境监测站1个。年末PM2.5浓度每立方米59微克。

六、 历史文化

方言

太和县地处华北平原的南部,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华北次方言,亦称“下江官话”。另据安徽省1958年方言普查材料,将太和方言划为“宿阜方言区”。它接近普通话,在语法、词汇上与普通话基本一致。在语音上与普通话有一定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的调类、调值上,不具备地区性差别,构不成方言区。

文艺

太和县境内群众文艺有音乐、舞蹈、雕塑、烙画、印花、刺绣、工艺柳编、剪纸等。

唢呐是居民喜爱的吹奏乐,流传广远。工此艺者多为理发工人,演出时五、六人为一班。乐器有唢呐、笙、笛、铜鼓、梆子、锣。传统节目有诸宫调、官笛、百鸟朝凤等。由于唢呐本身曲调较少,又有较好的表现能力,所以还吹奏当地群众喜爱的梆子戏、坠子戏和一些流行歌曲。唢呐演出的机会为庙会、重大节日及民间嫁娶丧葬。据近年调查,全县现有唢呐班24个,演奏者100多人。

城关镇有以打击乐器组成的“锣鼓棚”,节奏欢快雄壮,常于节日伴随各种民间舞蹈演出。

舞蹈有竹马、跑驴、小车、旱船、花挑、蛤蜊人、狮子、龙灯、大头人、二仙摔跤,高翘、台哥、肘哥、花鼓灯、五里撅、12属相等。县城东关和界牌集的狮子舞比较著名,演员皆擅武功,表演的狮子能连窜5道方桌,能从叠起3张桌子上正翻、倒翻下来。县城西关及李营的竹马,跑驴表演精彩,演出时男骑马女骑驴,穿插交错,五彩纷呈。城南关的抬哥。每抬36人,台上是各种戏剧的人物造型,有《三娘教子》、《断桥》、《回荆州》、《芦花荡》等。

元宵节是民间舞蹈的演出节日,抗日战争以前,还在清明节城隍庙会演出。规模小的称出“半会”,大的称出“全会”。解放后出全会两次,一是1949年3月欢送解放军南下,一是庆祝建国十周年。

剪纸是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工此艺者多为妇女。旧时剪纸作品除常见窗花、鞋花、裙花外,还有金鸡报晓、鱼戏红莲、蝴蝶扑金瓜、刘海戏金蟾、观音送子、岁寒三友等,其工具主要是剪。建国后此项艺术有新的发展,采用绘画与刀刻相结合的手法,使剪纸艺术更加细腻和富有表现力,工此艺者多为男性。宫集区二郎一带,常年从事剪纸活动的有十几人,被誉为太和的剪纸之乡,其代表人物是王家和,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并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西德等国。

戏剧

民国时期,太和县境内戏剧团体有:县衙梆子班、税镇星火梆子班、税镇坠子翁班(又名道情)、傅集梆子班、洪山梆子班、尚寨梆子班、三店梆子班、宫集梆子班、良店梆子班(短暂)、李阁梆子班(起止不详)等。

建国后,境内剧团有:太和县人民梆剧团1952年5月成立,演职员48人。

太和县清音剧团成立于1958年,1965年并入县梆剧团。清音是稀有剧种。传为元末明初汝南僧人玄坛法师所创,其曲调委婉缠绵,清雅悠扬,故取名“清音”。清乾嘉时期,清音由阜阳传入太和,至清末民初,清音在太和进入鼎盛时期,仅县城附近就有清音会数班。清音的主曲调是“四句腔”,实际上是以每一个上下句作为一个基本乐段,不断进行变化,循环往复,加上特有的终止式“煞板”,便构成一个完整的唱段。

太和县曲剧团1958年成立,演职员28人,1959年10月,调为阜阳县曲剧团。

曲艺

太和县曲艺有大鼓、坠子、渔鼓、评书、小铙子书、琴书等。1957年成立县曲艺协会,1984年发证艺人有297人。大鼓、坠子常演节目有《包公案》、《刘公案》、《大红袍》等。渔鼓节目比较短小,有《全家福》、《拉荆筢》、《白玉楼讨饭》、《李三娘打水》等。评书多说讲武侠传奇。1964年以后,曲艺人学习了一些新节目,有《沙家浜》、《红灯记》、《新儿女英雄传》、《烈火金刚》等。

杂技

太和县杂技以洪山杂技团和飞车走壁团比较有名。洪山杂技团成立于50年代,有演员20余人。马2匹,常演节目有马戏、刀山、杂耍等。1979年挂名为太和县杂技团。飞车走壁团组建于1982年,演职员20余人,设备有大型铁制球体,两辆日本产摩托和10辆国产自行车。常演节目有自行车1—7人飞、交叉飞、上下翻飞。摩托车单人飞、双人飞,360度大翻飞,属惊险节目。

李兴一带有传统耍猴,玩猴人携狗带猴,窜街游乡,演出猴爬竿、猴窜圈,有时借以招徕妇女儿童、卖针线、糖果等物。

七、 风景名胜

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

公园主体为耿楼河道湿地,位于太和县城周边,延伸面积达20平方千米,湿地河流、沟渠、沼泽集中连片,相互连通,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复合湿地系统,发挥着行洪、灌溉、航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该湿地公园原有生态环境现保持完整,动植物资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越,湿地周边历史遗迹众多,文化久远,内涵丰富。太和沙颍河湿地公园正式被批准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太和文庙

太和文庙与公园相邻,文庙正门悬挂“太和元气”四个大字的牌匾,门前的广场就是文庙广场。

太和文庙位于安徽省太和县城关镇黉学街35号,占地面积4620平方米,折7亩,为元大德八年(1304年),达鲁花赤李英创建。战乱破损,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新修建,面阔5间20米,进深10米,为单檐歇山顶,琉璃瓦面,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木构宫殿式建筑,具有南北风格相结合的特征,是木橼架台梁大殿式建筑,房顶琉璃瓦,屋脊有套兽,四角飞檐,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八、 地方特产

烙馍

太和人爱吃烙馍。烙馍用未发酵的面(白面)擀成圆形,直径约20—30厘米,厚薄如纸,放在鏊子上烙成,两面皆有鼓起的大小气泡。如果是纯麦面所做,圆圆的,白白的,糊花点点,非常美观,也很好吃,咬在嘴里松蓬蓬、干生生,又有弹性又柔软。如果有鸡蛋、香油,摊在烙馍里,再放鏊子上烙,就更好吃。烙馍搁得时间长,发干变硬了,就用水湿湿,做菜时放在菜锅边上蒸一下,吃起来又软和又有菜香味。用烙馍卷上各种菜肴,也有用两张单饼拼合在一起,中间夹些青菜或鸡蛋烙熟后叫“菜合子”,吃来味道更佳。

锅贴

 

多以高粱面、玉米面、山芋干面、豆杂面做成面团,略略拍按,成约1厘米厚、碗口大小(或约龟背大小),放在锅内或鍪子上。有时也用少许麦面包进杂面做成,便于下咽。随着杂粮在主食中的日益减少,农村中也渐渐绝迹。

地锅饼子

如巴掌大小,烧菜时,锅中略多放些水,将面饼贴在锅内壁上沿一圈,盖上锅盖焖菜,菜好时,饼也就蒸熟了。表面松软,背面贴锅的一面结成一层黄壳,脆香可口。

麻糊

太和人最喜爱的早餐食品,用浸泡过的大米、黄豆,按一定的比例,经过石磨磨成浆,加入适量的水,用文火熬制而成。盛在碗里,上面撒上厚厚一层配有茴香、丁香等多种大料煮熟的黄豆和香芝麻盐,醇香可口,回味无穷。

糊辣汤

太和常见早餐食品之一,由粉丝、豆腐皮、花生米、海带丝、木耳、生姜、面筋等,待熬至八成熟后勾入适量精粉,注意搅拌,然后兑入配好的调料及花椒粉、胡椒粉、精盐、酱油等,食用时也可加入豆腐脑。

烧饼

太和烧饼闻名全国,品种多样,有油炸烧饼、油酥烧饼等。主要原料为面粉,辅料为葱、油、盐、芝麻等。以发酵面团揉入油酥擀制成饼后撒上芝麻,成形后放入烤炉烤制而成(所用的烤炉为开口朝上大型泥烧烧饼炉子),其中还可包入咸或甜的馅料。太和烧饼中以原墙烧饼为佳,所以又有“无炉不太和,太和数原墙”之说。

九、 荣誉称号

2018年12月,入选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

2019年9月21日,太和县入围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市)榜单; 安徽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市)榜单。

2019年12月6日,入选“2019年投资潜力全国百强县(市)”。

2020年3月,入选2019年安徽县域经济总量20强(第9)。

2020年6月,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

2020年7月10日,入选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

十、 联系方式

太和县委书记:杨波

县长:刘牧愚

办公电话:0558-862563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