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县
- 所属地区 安徽省阜阳市
- 政府电话 0558-4413825
- 人口(万人) 179.53
- 面积(平方公里) 1988.5
- 统计年度 2019年
- GDP(亿元) 411.8
-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23.90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3.2458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1.3213
- 特色产业 光电产业;管仲酒
- 特色文化 端公戏;推剧;管鲍祠、河洲书院
颍上县
颍上县,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政府驻地为慎城镇城北新区政务南路。
一、 行政区划
颍上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与颍河交汇处、淮北平原最南端。南临淮河,中跨颍水。东与凤台县接壤;西与阜阳市颍州区、颍东区、阜南县毗邻;南与霍邱县、寿县隔淮河相望;北与利辛县交界。,东西长72.5千米,南北宽56.1千米,总面积1988.5平方千米。
2019年,颍上县下辖22个镇、8个乡,全县年末总户数479442户,总人口为1795293人。
二、 自然地理
(1)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颍上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与颍河交汇处、淮北平原最南端。南临淮河,中跨颍水。地理座标为东经115°56′—116°38′,北纬32°27′—32°54′。以县城为起点,东至江店孜镇蒋郢孜东27.1千米与凤台县接壤;西到六十铺西五十铺大赵庄34.5千米与阜阳市颍州区、颍东区、阜南县毗邻;南至淮河13千米与霍邱县、寿县隔河相望;北至陈桥镇毛沟桥29.4千米与利辛县交界。全县东西长72.5千米,南北宽56.1千米,总面积1988.5平方千米。占安徽省总面积的1.4%,占阜阳地区总面积的10.9%。县界周长261千米。
地形地貌
颍上县属典型的淮北冲积平原,境内无山丘,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略倾斜。最高海拔为29.5米,最低海拔为18.5米,坡降为1/10000。继第三纪以来,地壳继续发生以沉降为主的地质运动,第四纪冲积物在地表沉积,不断改变着地貌形态。加之近代黄河多次南泛侵蚀、沉积,以及淮河各支流的分割,境内又构成不同的小地形,根据地貌形态和成因,可分为三个类型:
河间平原
分布在西淝河、颍河及淮河之间的平缓地带,是县内主要的地貌型。由西向东南微倾斜,海拔24—29米。成土母质以河湖相沉积物为主,受黄泛沉积影响不明显,土壤中的钙质成份经长期淋溶作用,在一定的深度聚集形成砂礓或砂礓盘。有些隆起的地方经剥蚀作用,砂礓层深埋在1米以内,或露出地表。在缓坡地段的上侧,地下水位较低、砂礓层较深。土壤质地一般为重壤至粘土。
黄泛平原
分布在颍河两岸洼地,宽5—15千米。原地表为黄泛沉积物覆盖,土壤主要是沙土至粘土或不同质地组成,尤以粘土居多。一般自然肥力较高,是本县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
河谷平原
分布在淮河沿岸,原为河漫滩,地表多为厚度不等的淮河冲积物覆盖,地势平洼,土壤较肥沃,汛期易受洪涝灾害,生产水平高但不保收。
气候特征
颍上县属北温带与亚热带之间过渡型气候,由于受西伯利亚和太平洋、印度洋冷暖气流的交互影响,夏热冬冷,四季分明,雨水充沛,但年内和年际间分配不均。
(2)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颍上县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8.54亿立方米,正常年份为8.1亿立方米,干旱年份为5.3亿立方米,特大干旱年份为2.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4.63亿立方米,正常年份为4.0亿立方米,干旱年份为2.3亿立方米,特大干旱年份为0.8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3.91亿立方米,正常年份为4.1亿立方米,干旱年份为3.0亿立方米,特大干旱年份为1.73亿立方米。现状水资源可利用量为4.83亿立米。其中: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1.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3.26亿立方米,出境水量为196.8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颍上县国土面积为1859平方千米,人均土地面积0.106公顷。耕地面积12.4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67.14%,其中,基本保护农田11.06万公顷;林地面积3.5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8.96%;可养水域面积1.14万公顷,占总面积的6.13%;其他用地1.45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8%。
植物资源
颍上县主要植物资源有微管束植物942种,隶属173科,其中蕨类植物22科35种,裸子植物7科27种,被子植物880种。 [41]
野生药用植物:有颍半夏、半边莲、紫苏、车前草等。
林木:以落叶阔叶树种为主,针叶常青树种次之。其中:用材乔木有椿树、楝树、榆树、槐树、泡桐、杨树、柳树、松柏等;灌木有荆条、杞柳、紫穗槐等;果木有梨、苹果、桃、李、枣、柿、石榴、樱桃、葡萄等;风景树有法梧、蓬松、刺松、马尾松、柳杉、雪松。竹木以小圆竹为主。
水生植物:有藕、菱、茭白、荻、芦苇、芡实等。
动物资源
颍上县野生动物有黄鼠狼、野兔、野猫、刺猬、水老鼠等。
鱼类隶属7个目、10个科、48种。以鲤科为主,共34种,占72.8%,其余如鳅科、银科、鲶科次之。主要经济鱼类有鲢鱼、鳙鱼、鲤鱼、草鱼、青鱼、鲂鱼、鲫鱼、黑鱼、鲶鱼,以及黄鳝、虾、蟹、螺丝、河蚌等。
矿产资源
颍上县已探明的矿物资源有煤矿、铁矿、河沙、石英沙等。
煤:分布在谢桥、陈桥、江口、夏桥、江店、杨湖等乡镇,煤炭储量为20多亿吨,是两淮煤炭的主要基地;煤田东西走向,长11.5千米,宽4.5千米,面积52平方千米。煤层总厚743米,共含煤31层,其中可采16层,厚度32.7米。煤质优良,含硫磷低,适合作配焦、动力用的工业煤。其中谢桥煤矿储量达8.9亿吨,已于1983年12月10日破土动工兴建年产400万吨的大型矿井。
铁:已探明南照、耿棚地下蕴藏的铁,与霍邱县西北的铁矿,隔河相连。
砂:沿淮的南照、润河、半岗河段,黄砂资源丰富。
三、 经济发展
综述
2019年,颍上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1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低于全市0.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3亿元,同比增长3.5%,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70.3亿元,同比增长9.5%,低于全市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84.2亿元,同比增长9.8%,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9:41.4:44.7。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颍上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6%,全市排名第3。其中,工业投资同比下降7.6%,全市排名第8;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3.5%,全市排名第1;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0.9%,高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63.7%。
财税收支
2019年,颍上县实现财政收入42.3亿元,同比增长9.5%,高于全市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8,2%,财政支出88.5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民生支出(财政八项支出)同比增长16%。
人民生活
2019年,颍上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92元,增长11.2%,增幅全市第一,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2.3、1.1、0.3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58元,增长9.5%,增幅位于全市第一,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和全市1.6、0.4、0.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13元,增长10.7%,增幅位于全市第二,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和全市1.1、0.6、0.1个百分点。
2019年,颍上县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8%,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6.6%,衣着上涨2.5%,居住上涨0.5%,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9%,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0%,医疗保健上涨1.7%,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3.7%,交通和通信下降1.9%。
第一产业
2019年,颍上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4.5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增加值63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6亿元,同比增长8.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5.8亿元,同比增长8.1%。
种植业
2018年,颍上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7.957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2449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600公顷,比上年扩大202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88公顷,比上年扩大2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3965公顷,比上年扩大1017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97万吨,其中:小麦产量54万吨,稻谷产量26万吨,玉米产量13.9万吨,豆类产量2.8万吨,薯类产量0.37万吨。棉花总产量376吨,油料产量6104吨。
2019年11月18日,颍上县入选“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
林业
2018年,颍上县营造林734公顷,人工造林面积734公顷,森林抚育面积3221公顷;零星植树30万株;育苗面积200公顷,其中国有育苗面积14公顷;木材采伐8万立方米。
畜牧业
2018年,颍上县肉类总产量为10.0079万吨。肉猪出栏76.7014万头,增长4.2%;牛出栏29812头,增长3.4%;羊出栏36.0479万只,增长4.4%;家禽出栏1402.3万只,增长5%;禽蛋产量23762吨,同比增长4.9%。年末牛存栏39486头,同比增长5.4%;生猪存栏34.7609万头,同比增长4.2%;羊存栏22.7987万只,同比增长4.8%。
渔业
2018年,颍上县水产品产量44971吨,同比增长3.8%。养殖面积9725公顷,同比增长0.9%,养殖产量39733吨,同比增长5.3%。
生产条件
截至2018年末,颍上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10.1万千瓦,机耕面积16.3万公顷,机播面积14.8万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按折纯量计)49754吨,比上年下降2.5%。农村用电量28371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8%。
第二产业
工业
2019年,颍上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全市排名第4,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其中,非煤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非煤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快于全县规上工业0.4个百分点。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6%,快于全市0.4个百分点,高于全县规上工业5.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2.3%,高于规上工业2.4个百分点,累计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27.9%。
建筑业
2018年,颍上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3亿元,同比增长1.3%。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4家,期末从业人员4692人,实现总产值10.2739亿元,增长19.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2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6.2%,竣工产值2.7亿元,同比下降22.9%。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9年,颍上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84.2亿元,比上年增长9.8%,总量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7%,增幅快于全县生产总值1.1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3.7%,房地产业增长7.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等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7.1%。
2019年,颍上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4亿元,同比增长12.4%,总量、增速均全市第4,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亿元,同比增长12.5%,全市排名总量第7、增速第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0.4亿元,增长12.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0亿元,增长11.7%。商贸四大行业较快增长,批、零、住宿、餐饮业销售(营业)额分别增长:13%、12.6%、9.6%、15.5%。
对外经济
2019年,颍上县进出口总额13059万美元,下降6.5%,增幅低于全市20.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073万美元,下降12.8%;进口986万美元,增长755.6%。
招商引资
2018年,颍上县招商引资额完成124.1亿元,超年度目标任务14.1亿元。
房地产业
2019年,颍上县房地产开发投资88.8亿元,增长38.2%,增幅高于全市7.3个百分点,居全市第3位。商品房销售面积133.3万平方米,增长14.3%;商品房销售额88.9亿元,增长7.9%。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8.8万平方米,较上年持平。
邮电通信
2018年,颍上县邮政、通信部门业务总量55942万元,移动电话用户98.2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22.7万户。邮政业务总量2773万元。
旅游业
2018年,颍上县接待游客780万人次,同比增长30%,旅游总收入为58亿元,同比增长16%。旅游基础设施显著提升。全力打造管仲老街、老城河休闲景观带、保丰河景观带等精品景区,2018年旅游项目投资25.32亿元,其中管仲老街续建投资9.8亿元,八里河景区提升工程投资2000万元,保丰河景观工程投资4亿元,花园小镇投资2.64亿元,尤家花园及故居投资2.68亿元,滨河文化广场投资1亿元。
金融业
截至2019年末,颍上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08.7亿元,比年初增加42.3亿元,增长9.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12亿元,比年初增加39.4亿元,增长14,5%。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25亿元,比年初增加60.6亿元,增长22.9%,贷款占存款比例为63.9%,较上年同期提高7.2个百分点。
保险业
2018年,颍上县保险系统保费收入为9.3182亿元,其中,寿险保费收入为4.2942亿元,财险保费收入为4.7786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为3.078亿元。
四、 交通运输
交通
2018年,颍上县交通运输及邮政业全年实现增加值8.4亿元,同比增长5.8%。
颍上县地处淮北平原最南端,东西部地区结合部,占有呼南应北、承东接西的地理优势。阜淮铁路横贯全境,与京九铁路、京沪铁路相连。滁新高速公路、济广高速公路从境内通过,合霍阜高速公路在建中,东连京沪高速公路,西接京珠高速公路。105国道与102、224、328省道在境内交汇。距阜阳西关机场57千米半,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135千米,淮河、颍河流经颍上200多千米,沿岸大小码头50余座,常年通航,颍上船闸复线工程即将竣工并投入使用。正在建设的商合杭高铁从境内通过,建成后到杭州只有3小时的路程。
运输
2018年,颍上县完成客运量108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为80844万人千米;全年完成货运量2925万吨,货运周转量为742625万吨千米。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95644辆,比上年增长12.1%。
五、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8年,颍上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家,新认定2家;全年完成专利申请量976件(发明443件、其中国际发明专利5件)、专利授权442件(其中发明16件);荣获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省市级13家。组织申报、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0个;27家企业成功入选安徽省2018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8家科技企业研发投入1617.5万元。
教育事业
截至2018年末,颍上县有职业高中6所,普通中学60所,小学178所,幼儿园63所。中小学在校学生20.2669万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6793人,初中在校生56689人;小学在校生129187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4477人,中学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占80.1%;小学专任教师6424人,小学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占78.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5.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2%。
文化事业
截至2018年末,颍上县有艺术表演团体32个,其中民营院团30个,国有院团2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2个,博物馆1个、文化站30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50万册,其中纸质版10万册,电子版40万册,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陆续举办安徽颍上第十三届管子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全国非遗展演、央视《乡村大世界》系列节目《家乡》走进颍上录制。
体育事业
2018年,颍上县先后举行“徽商银行”杯2018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颍上站暨环八里河国际自行车公开赛、2018年全国国际跳棋精英赛、2018年安徽省青少年赛艇、皮划艇锦标赛、2018年第五届全省高校龙舟公开赛等体育活动。
卫生事业
截至2018年末,颍上县共有卫生机构38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8个,采供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1个,村级卫生室305个,专科疾病防治所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4327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932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157.1万人,县域内就诊率达80%。
劳动就业
截至2018年末,颍上县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42345人,其中第一产业335人,第二产业15165人,第三产业26845人,年末在岗职工40362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1418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5%。年末乡村从业人员为87.3899万人,其中从事农业的人员为39.2872万人。
社会保障
2018年,颍上县参加失业保险28685人,基金收入1207.2万元;参加职工医疗保险49625人,基金征收1.7236亿元;参加职工生育保险33840人,基金征收638.2万元;参加工伤保险人数63725人,基金征收1014.3万元;参加职工养老保险42147人,基金收入2.1954亿元。
社会福利
截至2018年末,颍上县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49个,床位5100张,收养各类人员1000人。不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47个,其中农村一站式服务大厅148个。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911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9305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人数12538人。
环境保护
截至2018年末,颍上县有环境监测站1个,污水处理厂2个。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94.5%,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4.1%。30个乡镇全部实现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新增造林面积3.4万亩、绿化面积511万平方米,完成道路绿化提升180千米,新增省级森林村庄26个、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1个。清理拆除“散乱污”企业68家、砖瓦窑厂145家、砂石厂169家、采砂船197艘、河湖围网养殖8374亩,主要河湖功能水体水质全面达标。
六、 历史文化
综述
颍上县东临吴越,西接中原,中原文化与吴越文化在此交融。这里孕育出了“相桓公,霸诸侯,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时期杰出政治家管仲,此外这里还孕育了常任侠、戴厚英、杨多良、郑守仁、陈国良、李增智等一代名流。
颍上县古迹有慎县古城遗址、建于明万历年间的管鲍祠、河洲书院,名胜有八里河国家风景区、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尤家花园、五里湖生态湿地公园等。有“东方芭蕾”之称的颍上县花鼓灯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戏曲
推剧
推剧是颍上县王岗区垂岗乡黄洼村老艺人唐佩金于1932年在花鼓灯基础上,吸取琴书和凤阳歌中的营养而创作的一种独特剧种,初名“四句推子”。1952年,由颍上文艺班搬上舞台后,改名“推剧”,易学、易唱、易懂,深受群众喜爱,在颍、凤、寿、霍各地甚为流行。文艺班解体后,部分演员加入凤台推剧团。推剧的特有剧目有“拾棉花”、“送香茶”等。
端公戏
“端公”是旧社会的一种迷信职业,专门为人家唱喜道吉。民国期间,在颍上县境沙南、沙北广大农村较为流行。1940年前后,发展成“端公戏”。它的传统剧目多低沉悲哀。如“休丁香”、“薛凤英上吊”等,很受当时社会的喜爱。新中国建立后,提倡科学,破除迷信,端公改行,端公戏也随之绝迹。
民歌
颍上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口头创作的一种具有地方色彩的歌曲,有特殊的节奏、音韵、章句和曲调形式。有伴随劳动节奏歌唱,具有协调的鼓舞情绪动作的,属于“劳动歌”;有反映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生活歌”;有劳动人民用来诉说苦难、祈求幸福、鞭挞丑恶和赞美光明的“时政歌”;有抒发青年男女相恋而激发出的悲欢离合思想感情的“情歌”。如民歌《小小鲤鱼红红腮》(慢赶牛调)、《过千山渡万水东京城头奔》(四句推调)、《花鼓灯》(鼓架子调、兰花调)、《小小旱船头朝南》、《栀子花六瓣子开》、《五更治淮河》(男女对唱)等。
民乐
解放前后,颍上县民间唢呐班较多,主要是为民间婚丧嫁娶营业性服务。唢呐吹奏时配有笙、笛、锣、鼓,分文场和武场,文场乃是吹“百鸟朝凤”及一些地方戏曲和歌曲;武场则是边吹奏边玩魔术,如唢呐筒里取纸条,耳、目、口、鼻吸烟等。
七、 风景名胜
八里河风景区(AAAAA级)
位于颍上县南部的八里河镇,南临淮水,东濒颍河,北距颍城8千米,西迄阜阳58千米,东南距合肥170多千米。景区是在1991年特大洪水后充分利用低湖沼泽洼地,综合治理而成,1996年对外开放。主园区“世界风光”、“锦绣中华”、“鸟语林”、“碧波游览区”,占地3600亩,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环保“全球500佳”,被安徽省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并成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2013年,颍上县成为阜阳市乃至皖北地区第一家、安徽省第七家国家5A级景区。
尤家花园景区(AAAA级)
尤家花园,又称“淮上公园”,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颍上县城西五里湖畔,占地84公顷。建于民国三十四年(1923年),原来是当地乡绅尤荫轩的私人花园,名叫“游园”。人们又习惯以姓命其园,故欲称“尤家花园”。解放后,才改为“淮上公园”。1954年公园曾被洪水淹没,后经政府拨款整修,基本恢复了原貌。尤家花园三面绿水萦绕,北面花墙高峙,园内3条溪水横贯东西,公园分为四个景区。
五里湖生态湿地公园(AAAA级)
位于颍上县城区西侧,北起三岔沟,南至八里河马砖桥,规划总长度为9.8千米,规划面积6平方千米,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根据五里湖的地形地貌,共分为三大部分,北段城市森林、中段印象水乡、南段湿地天堂和六大景观节点构成。从北至南,由城市森林公园、迎宾公园、尤家花园及故居,民俗展览馆、文化馆、体育场区、低碳接待中心及湿地鸟岛等景观节点组成。
江心洲滨河公园
位于颍上县城北新区东旁,闸西居民安置西旁,占地22公顷。是一个集文化、休闲、绿化、美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景观公园,以人文、自然、和谐为主题进行设计构思。滨河公园分为五大功能区。一是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管园,二是文化教育功能区,三是治水文化功能区,四是祈雨文化功能区,五是沿河地域民俗文化功能区。功能区之间相互连接,又各具特色。每个功能区都有配套的服务设施,比如广场、超市、餐馆、停车场、公厕等。
八、 地方特产
颍上大米
日前,由颍上县稻谷深加工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协会申报的“颍上大米”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被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继太和贡椿、临泉老集生姜之后,我市第三个获此认定的商标。
颍上水稻栽培历史久远,质量甚佳。近年来,颍上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立足该县稻米生产大县的实际,深入调研、撰写报告,挖掘颍上大米种植历史和种植优势,积极帮助申请,促成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据介绍,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既是产地标志,也是质量标志,更是一种知识产权。通过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可以合理充分地利用与保存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地理遗产,有效地保护优质特色产品,促进特色行业发展。
管仲酒
安徽管仲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坐落在千古名相管仲的故里——颍上县,管仲酒业严格按照已认证的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执行,紧紧围绕消费者的核心需求,打造“优质、低度、营养”的健康型白酒,精选上等高粱、大米、小麦、优质水,采用人工泥窖发酵,量质提酒、分级陈贮,将现代化的酿酒技术与纯正的传统工艺完美结合,形成了“一匡天下”独特的风格,酒液清澈透明,质地纯净、无混浊,口味芳香浓郁、醇和柔绵,饮一盅唇齿留香,喝一口回味悠长。2007年被评为“全国酒业文化百强企业”,“安徽省创新成果展”银奖;2008年被评为“全省文明诚信民营企业”,获“安徽省著名商标”,生产的“一匡天下”系列酒,有10个档次,60多个品种,不仅深得当地消费者的喜爱,产品还远销山东、河南、浙江、江苏、上海、河北等地区。
九、 荣誉称号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全国水利建设管理先进县
全国绿化模范示范县
全国政务公开先进县
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全国科普示范县
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国家园林县城
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全国生态示范区
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
全国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县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全国水利建设管理先进县
安徽省文明县城
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2019年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
“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
2019年安徽县域经济总量20强
2020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市。
十、 联系方式
县委书记:黄琦
县委副书记、县长:窦灿辉
联系电话:0558-4413825
邮箱:ahyszf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