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小镇
  • 项目
  • 企业
首页 > 特色小镇 > 县级行政单位 > 淄川区

淄川区

 

一、简介

淄川区,隶属于山东省淄博市,位于淄博市中部,南邻博山区,西接章丘区,北与周村、张店、临淄三区相连,东傍青州市,东南与临朐、沂源两县接壤。介于东经117°41'—118°14',北纬36°22'—36°45'之间,东西长49千米,南北宽42千米,总面积960平方千米。

淄川区有蒲松龄故居、马鞍山抗日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河惨案发生地、清“大汉德主”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胜古迹还有苏相墓、杨寨塔、聊斋园、淄川游乐园等。

截至2018年,淄川区下辖4个街道、9个镇。2017年,淄川区户籍人口64.07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41.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58.1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75.03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28:55.84:42.88,人均生产总值99644元。

二、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大汶口文化遗址

1964年,山东省考古部门在城子村发现一处大汶口文化遗址,并在遗址范围内出土了彩绘红陶壶、白陶单耳杯、红陶罐等一批陶器,为典型大汶口文化晚期器物。

巨石文化遗址

1956年,全省文物普查,在杨寨一带孝妇河东岸的王母山北峰,发现一处巨石文化遗存,周围还发现了大制石器和赤褐色陶片。该巨石顶盖长1.84米,宽1.16米,厚0.88米,成扁平型,下有高0.70米的3根天然石柱支撑,形似石冢,当地称无梁殿或石棚。这是淄博境内发现最早的巨石文化遗存。可惜进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大约1957年夏,合作社期间在王母山上开采石矿时被毁。

齐长城(淄川段)遗址

自岳阳山、淄河谷地的城子要塞直达三泰山至淄川、博山交界处的达摩山。在三泰山主峰西部约有500米保存完好,在马鞍山西峰山上有齐长城古兵营遗址及烽火台。2002年,国务院公布齐长城(淄川段)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般阳故城

汉初置般阳县时,建有土城,留仙湖东侧的一段汉代土筑城墙保存完好,人工捣凿的痕迹清晰可辨。

莱芜故城遗址

齐灵公十五年(前567年),齐灵公灭莱,莱人流落于此,邑落荒芜,故曰莱芜。《淄博市志·文物名胜》:“古城长、宽均800米左右,城墙大部废尽,唯北墙稍有残存。”

古城建

般阳故城城垣旧志云:“淄川土城,周围七里三十步,城高二丈,池深八尺,阔一丈五尺,四门皆砌以砖,各设更楼。”四门各有其名:东曰迎仙,南曰迎熏,西曰迎清,北曰迎恩。四门之外各建一古桥,西关桥谓六龙桥,南关桥谓灵虹桥,北关桥谓济川桥,东关桥谓迎仙桥。明弘治十四年(1510年)知县杨公武重修,将城规制如龟,故曰龟城。崇祯九年(1636年)将土城改建石城,设四门:东内曰黉山,外曰书带;南内曰甘泉,外曰淑圣,西内曰孝水,外曰沙堤,北内曰万年,外曰拱极。同时,县城不但园林众多,单体建筑也富有特色。比如,淄川古城的“四牌坊”,具有独特的中华民族古典建筑风格。

古建筑

华严寺

位于昆仑镇磁村村南,是境内保存最早的唐代建筑之一。据考证,华严寺始建于唐开元元年(即713年)、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解放后,华严寺曾先后被用作学校、医院、敬老院和织布厂的厂房,保存下了玉皇阁、文昌阁、魁星楼等建筑,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古建遗产。

大佛寺

大佛寺也叫普照寺,旧址位于原县城东北隅。据1991年版《佛教大词典》载:“普照寺佛教名寺始建于北齐年间,唐时为法相宗大师慧昭弘法处。”慧昭,唐代僧人(650-714年),淄川人,十五岁出家,如法修身不违戒律。初从玄奘受学,后转依窥基习学唯识,能深入堂奥,得其真传,世称“淄州大师”。该寺佛像毁于“文革”初期,大殿于1989年9月经有关部门批准拆除。仅存的清顺治7年、雍正2年两块重修碑记,现移至新建普照寺天王殿前展存。

杨寨塔

位于双杨镇杨寨村,为鲁中、鲁北地区现存唯一古砖塔,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寨塔始建于唐宋时期,市《文物志》记载为金元时期。清乾隆四十一年《淄川县志》载:“宝塔寺,旧名龙山寺,又名宝塔文教寺,元大德六年四月(1321年)僧录国朗道行碑,邑北二十里杨寨东。”1999年,省、市文物局拨款重修。[18]

古瓷窑址

寨里古瓷窑址

1957年第一次文物普查发现,主要分布在寨里与大张村之间的高地上。1993年曾发现窑炉遗迹,有大量瓷片暴露在断崖表面,出土器物为青褐釉,器类简单,多为生活用具。从器物造型、釉色及烧造工艺等特点综合分析,该窑址烧造年代上限可到北齐,下限可待续到隋唐。

磁村古瓷窑址

位于磁村镇磁村东0.5千米。遗址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300米,面积15万平方米。1976年,在其北部曾挖掘邮出窑炉12座和大量瓷片标本,按器型及釉色特点可分为早、中、晚三期。磁村窑址烧造历史较长,根据出土遗物的造型、釉色及工艺特点分析,烧造年代约为唐代中期。

古墓葬

西周墓葬

位于太河镇南阳村100米之高地处,1982年11月掘土时发现。墓内有人骨一具,出土时基本完好。随葬器有铜鼎1件(残),陶鬲1件,陶豆4件,陶罐2件。铜鼎为直耳,深腹寰底,兽蹄足,腹上部饮窃曲纹,下部饰纹。各器物均具有西周中期同类器物的典型特征。

苏相墓

位于城南镇南苏村村西100米处。现封土高约5米(以南侧为准),占地约1000余平方米。墓南100米外原有一桥(原济青公路石桥处,现般阳中学园内东北隅),名为苏相桥,为古般阳二十四景之一。

庞涓墓

位于将军头村东。县志载:庞涓墓,县西南里许。相传孙膑减灶增兵破魏后,涓自杀。韩、赵以涓常暴于彼,与齐兵分其尸,齐得其首,葬此。明嘉靖淄川知县李性碑其墓曰:“魏将军庞涓墓”。庞涓墓封土原高约8米,直径约25米。20世纪60年代初被挖掘。据目击者言,墓四壁为长石砌成青砖发券,墓室宽2米,长4米,青石墓门,门外有一香炉,室内有一头骨,封土被推平。

和庄古墓

1982年发现于龙泉镇和庄村。墓中曾出土青釉莲花瓷尊1件,青釉瓷碗3件,铁环6件。其中,青瓷莲花尊是中国北方青瓷的代表作,产于淄川寨里古窑,国家一级文物,属国宝中的精品。根据出土器物考证,墓葬为隋唐时期。

三、行政区域

区划沿革

清代,县下初设8乡。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8乡为10路。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淄川县建置沿清制。废州改道后,属济南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取消道,淄川县直属省辖。民国十九年(1930年),县下10路改为9个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27日,日本侵略军侵占淄川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29日建立了日伪淄川县公署,至日本侵略者投降,县内区划为9个区68个乡(镇)、579个村(庄)。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初,博山县原山区、章丘县青山区、莱芜县茶叶区、台头区先后划入淄川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原山、青山、茶叶、台头4区相继回归原县。益都县第四区(胶济铁路以南淄河以西地区)划入淄川县。

建国初县辖城区、洪山区、龙泉区、昆仑区、金寨区、冲山区、萌山区、商河区、蟠龙区、崔军区、蓼河区11个区、601个自然村。

1950年3月,改按数字顺序排列为第一至第十一区,同时建立了乡政权,共有乡、镇136个。

1953年1月,桓台县第七区的镇南、镇东、镇西、黄金、披甲、铁山、商家、焦宋、湖田9个乡共25个自然村划入淄川县,为第十二区。

1954年初,大临池以北的35个村庄划归长山县。

1955年4月,淄川县建制撤销,原县境划为杨寨、昆仑、洪山3个区,属淄博市。同时原淄川县东部的南仇、蓼坞、田庄等23个乡划归博山县,原淄川县北部的崔军、沣水、瓦村等20个乡划归张店区。长山县的张楼、高塘、孟家堰等33个自然村划入杨寨区。

1956年2月撤销昆仑、杨寨两区建制,设淄川区。原杨寨区全境和原昆仑区的查王等8个乡归属淄川区。同时,洪山区的淄城等14个乡、博山区的域城等7个乡、黑山区的岳庄等7个乡、张店区的沣水等15个乡划入淄川区。区下设有10个办事处,2个镇,106个乡,569个自然村。同年10月撤销了办事处,将全区106个乡(镇)并为38个大乡(镇)。1956年底坡地乡、黄崖乡划归洪山区。

1958年4月,洪山区建制撤销,其所属6个乡3个镇并入淄川区,同时域城、岳庄等6个乡归属博山区。是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原乡(镇)名称撤销,成立了15个人民公社。11月博山县建制撤销,其所属东坪、口头、峨庄、太河、南仇、田庄、蓼坞、边河8个公社划归淄川区,淄川区所辖的原孟家堰、苏孔两乡划归周村区。原傅家乡18个自然村划归张店区。

1961年11月,龙门公社和磁村、昆仑两公社的一部分共59个自然村划归博山区。

1963年3月,沣水公社的10个自然村、杨寨公社的两个自然村划归张店区。

1965年5月,中埠、湖田、金岭、大武、沣水5个公社划归张店区。

1969年12月,边河、南仇、王寨3个公社划归临淄区。

1970年10月,王村、彭阳、萌水3个公社划归周村区。

1981年,恢复公社管理委员会,公社革命委员会名称取消。

1982年1月,恢复洪山、昆仑两镇,建立罗村镇,并建城关街道。

1984年4月,地方建制改革,公社之名撤销。

1985年1月,撤销城关街道,所辖并入淄城镇,全区共辖9镇14乡,482个行政村,485个自然村。

区划现状

截至2018年,淄川区下辖4个街道、9个镇[2]。淄川区人民政府驻般阳路街道般阳路35号。

四、自然地理(或者地理环境、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淄川区位于淄博市中部,南邻博山区,西接济南市章丘区,北与周村、张店、临淄三区相连,东傍青州市,东南与临朐、沂源两县接壤。介于地处东经117°41'—118°14',北纬36°22'—36°45'之间,东西长49千米,南北宽42千米,总面积960平方千米。

地质构造

地层

淄川区处于由前震旦系组成的“山东基地”、“山”字型构造的两翼,盖层处于蹄形旋卷构造体系外环的东北边缘,横穿淄博向斜轴部。组成基底的前震旦系呈北西向展布,不正合复盖于基底之上的古生代盖层,是两个受多次构造作用形成的不完整向斜构造。

纵观全区地质构造特征,褶皱平缓,构造不甚发育,除大型的淄博向斜外,在形成过程中,发展同伴生北西向、北东向和东西向小型褶皱。断裂构造较为发育,特别是张性断裂,发育程度大,在淄河以西地段,断裂构造纵横穿插,弧卧奔弛,地质构造较为复杂。

地形地貌

地形

淄川区的地形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区,南高北低,东西高中间低,呈簸箕状,分为平原、丘陵、山区3部分。 平原分布在河谷的漫滩,系河谷冲积平原,地势平缓,海拔高度47—200米,地面平均坡度1/200,面积93.175平方千米。

丘陵分布在孝妇河流域和范阳河流域,东至罗村、龙泉,南至区界车峪口、巩家坞一线,西北至区界。其间,山岭叠缀,起伏平缓,岩层剥蚀较剧,相对高度250米山顶为最高,间见河谷、盆地、岗岭、平原,面积345.321平方千米。

山区分布在区境西南部及东部,属泰沂山区北坡,面积562.08平方千米。多数山峰高度在海拔500米以上,其中黑石寨最高,海拔923米。其间,山崖峭立,峰障迭峦,山谷幽深,山势连绵,沟壑纵横,地面切割严重。第四系覆盖层均为上更新统坡积、洪积层,有的土层厚度达30—40米,在蓼坞、土湾、同古、南北坪、张庄、东坪等地多见,垂直节理发育,裂隙明显,由于常年冲刷侵蚀,常见有陡壁、基岩裸露。

地貌

淄川区的地貌可分为构造侵蚀地形和构造剥蚀地形两大类。构造侵蚀地形分布在区境东部、东南部及西南部的中低山区。其特点是上升较剧、切割明显、地势陡峻、相对高度差别显著,主要由碳酸盐类型岩层,即寒武系灰岩夹页岩、奥陶系灰岩、泥灰岩等岩层所组成。淄河以东是岩溶微弱发育的深切中低山区,多为陡峭之尖顶山,山坡“凸”形,坡度一般为20°—40°,覆盖层甚少,基岩大面积裸露,岩溶、裂隙发育微弱,溶洞较少,多为断崖和陡坎。岩溶岩层发育的低山区主要分布在龙泉、洪山、寨里、罗村以东以及区境西南部的磁村、岭子南部,由奥陶系灰岩、泥灰岩组成,山势陡峻,沟谷发育多呈“V”形,切割深度达200—400米,山坡多为“凸”形,坡度一般为20°—30°,多为尖顶山,部分山脊呈长梁状,断层崖较为发育。淄河断裂带系对称梯形河谷,发育成河漫滩及河谷阶地。

构造剥蚀地形分布在孝妇河、范阳河流域,由南向北,宽度逐渐增大。山丘低而坡度缓,形成丘陵和河谷平原地形,主要由石炭、二叠、侏罗系沙页岩等组成。由于岩层的单斜产状及长期风化剥蚀作用,构成了单面山形态。从整体上看,刘瓦向斜以东的山丘,西北坡较平缓,一般为10°—15°,东南坡稍陡,一般在15°—20°。刘瓦向斜以西的山丘,则是北坡较平缓,南坡较陡。

气候特征

淄川区属暖温带季风区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其大陆度64%。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季。

季风

淄川区由于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初春及初冬季节盛行偏北风,因而气候干燥雨雪稀少;夏季多东到东南风,暖湿空气活跃,雨量充沛。由于受地形影响,全年地面风的主导风向为南到西南风,频率为37,其次多为北到东北风,频率为17。春季由于受华北地形槽的影响,多西南大风,平均风速3.7米/秒,最大风速20米/秒。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多偏北大风,平均风速2.8米/秒,最大风速16米/秒。夏季因受地形影响,多是低山丘陵,受热不均,容易产生雷雨大风。

光照

淄川区年平均总辐射量为123.0千卡/平方厘米,属山东中值区。比西部的宁津少6.8千卡/平方厘米,相当于淄川区11月份总辐射量;比东部的胶南县多7.1千卡/平方厘米2,相当于淄川区2月份总辐射量。5、6月份总辐射量与日照时数是全年的最高值。

气温

淄川区由于受地形影响,平均气温相差l—1.5℃,最高点在商家,最低点在东坪。淄川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日期为2月26日,终日12月3日,平均间隔日数282天,活动积温4888.2℃。

降水

淄川区降水的季节性明显,分配不均,高度集中于夏季6、7、8三个月。由于地形影响,境内由北向南逐渐增多,山区多于平原。暴雨日数不多,平均每年1.2天,占全年降水日数的1.4%,最大日雨量为119.3毫米(1964年9月12日)。雨季最长,雨量最多为1964年,长达113天,降水量916.4毫米。雨季最短为1968年,仅13天,降水量146·1毫米。

湿度

淄川区以夏季的7、8月份和秋季的9月份湿度最大,74—81%。春季湿度最小,平均56%。冬季湿度一般在60—63%。

霜期

淄川区初霜平均出现于10月19日,最早为9月29日(1968年),最晚为11月6日(1959年)。终霜平均出现于4月12日,最早为3月26日(1975年),最晚为5月7日(1979年)。历年平均无霜期189天,最长219天,最短166天。

水文概况

淄川区境内河流自东向西有淄河、孝妇河、范阳河、青阳河4条河流,皆属小清河水系,发源于泰沂山区北坡的中低山区,由南向北流经区内单独出境。

淄河

发源于莱芜市碌碡顶——鲁山一线,流经博山区,于淄河镇城子村南流入境内,从黑旺镇西坡村流出区境。区内干流长30千米。区内支流有峨庄河、蓼河等,流域面积385.79平方千米。为季节性河流,径流深195.5毫米,径流系数0.28。

孝妇河

发源于博山区禹王山、青石关、岳阳山一线,于昆仑镇西龙角村流入区境,从杨寨镇殷家庄流出区境,境内干流长26.5千米,沿途建有樊家窝水库、留仙湖水库、贾村水库。孝妇河在淄川区内支流有般河、三里河、五里河、七星河、锦川河。般河干流长28.8千米,流域面积123.2平方千米;三里河干流长5.6千米,流域面积31.6平方千米;五里河干流长11千米,流域面积31.9平方千米;七星河干流长8.6公千米流域面积13.25平方公千米孝妇河区内流域总面积396.8平方公千米 

范阳河

范阳河分南西2支。南支发源于境内宝山、五股泉、博山区青龙湾一线,干流长22.8千米,流域面积102.6平方千米;西支发源于邹平县长白山、白云山、跑马岭一带,干流长27.5千米,流域面积180.5平方千米,两支流在萌山水库汇合流出区境,区内流域总面积199.92平方千米。

青阳河

发源于博山区双堆山,流经岭子镇南部山区,境内干流长15.6千米,区内流域面积16.55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淄川区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因地表水拦蓄条件不一,地下水赋存贫富悬殊,故水资源开发利用难易程度差别很大。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692.9毫米,计70293.3万立方米,人均1422立方米;地表径流为16132.4万立方米(不包括上游客水),人均326立方米;地下径流量18433.1万立方米,人均373立方米。区内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34565.5万立方米,上游区外径流补给量1765。7万立方米,向区外径流排泄量为22342.1万立方米。

植物资源

淄川区共有树种40科、78属、146种,乡土树种有楸、国槐、侧柏等,引进树种有杨树、桐树等,经济树种有梨、杏、苹果、花椒、柿子、软枣、山楂、香椿等。中草药资源遍及淄川区,有黄芩、半夏、荆芥、防风、苍术、丹参等100多种。

动物资源

兽类

有狐狸、獾、黄鼠狼、刺猬等。

禽类

有斑鸠、喜鹊、乌鸦、啄木鸟、猫头鹰等。

鱼类

有鲤鱼、鲫鱼、鲇鱼、虾、鳖等。

昆虫

有蚕、蜂、山蝎等。

矿产资源

淄川区地处淄博矿区中心地带,矿产资源丰富。煤炭、耐火原材料、石灰石、陶土、紫砂土、花岗岩、大理石、石英砂、铁矿石、铝矿石等储量大,分布广。

煤炭

主要分布在罗村、寨里、西河、龙泉、查王、岭子、双沟、洪山、昆仑等乡镇,已批准开采区保有储量为926万吨(其中煤厚0.6米以上691万吨,0.6米以下235万吨),可争取储量为1219万吨。

粘土

耐火粘土主要分布在寨里、罗村、杨寨、双沟、冶头、查王、商家、磁村、岭子、龙泉、昆仑等乡镇,储量约为8000万吨以上。

页岩质红粘土(又称紫砂),主要分布在双沟、黄家铺、商家、冶头、峨庄等乡镇,其中以双沟、冶头储量最多,全区储量约为1000万吨以上。

陶土

主要分布在龙泉、西河、洪山、冶头等乡镇,储量约为1000万吨以上。

石灰石

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山区各乡镇,储量约2万亿吨。

花岗岩

主要分布在太河、张庄等乡镇,储量约2亿立方米,近20个品种。

大理石

主要分布在西河、张庄,黄家峪等乡镇,储量约在600万立方米以上。

石英砂

主要分布在冶头、昆仑等乡镇,储量约1亿吨以上。

白垩土

分布在黑旺、太河等乡镇,储量约为400万吨左右,是生产白水泥的原料。

煤矸石

总量约有8000万吨,其中发热量在200大卡/公斤以上的有3800万吨。

磷矿

主要分布在张庄乡,储量为81万吨。

五、人口数量

截至2017年末,淄川区户籍总人口为64.07万人。

六、经济发展

2017年,淄川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41.4亿元,比上年增长6.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358.18亿元,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275.03亿元,增长9.8%。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41:56.45:42.14调整为1.28:55.84:42.88。人均生产总值99644元,增长7.7%。

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淄川区5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637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19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7.98亿元,比上年增长4.6%。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4.69亿元;第二产业投资276.81亿元,其中工业投资268.4亿元;第三产业投资156.89亿元,占2017年,淄川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35.02%。

财税收支

2017年,淄川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15583万元,同比增长7.08%,其中税收收入230956万元,同比增长10.96%,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3.18%。分部门完成情况:国税局完成108756万元,同比增长5.97%;地税局完成134642万元,同比增长14.81%。地方财政支出408046万元,增长0.73%。[3]

人民生活

2017年,淄川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732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68元,增长7.8%。人均2017年,淄川区消费性支出18145元。截至2017年末,淄川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7059元。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有所增加。

 

第一产业

种植业

2016年,淄川区完成农业总产值15.31亿元(现价),比2015年(可比价)增长2.4%。全年粮食总产量为8.22万吨,下降12.5%;粮食播亩单产302.5公斤,增长13.9%。其中夏粮总产1.75万吨,下降47.2%;秋粮总产6.47万吨,增长5.1%。主要经济作物中,蔬菜总产量2.21万吨,下降23.1%;水果总产量7549吨,下降11.8%。

林业

2016年,淄川区完成造林面积82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6%。

畜牧业

2016年,淄川区肉类总产1.41万吨,比2015年下降6.8%;禽蛋产量0.89万吨,下降0.4%;年末拥有大牲畜1250头,下降30.6%;生猪存栏83624头,下降6.7%;羊存栏27022只,增长2.6%;牛存栏1250头,下降30.6%,其中肉牛1153头,下降30.8%。

农业基础

2016年,淄川区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19.56万千瓦(不包括农用运输车数据)。其中,农用拖拉机2579台。全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27千公顷;化肥使用量(折纯)2634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75吨,地膜覆盖面积930.9公顷。

2020年4月14日,淄川区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

第二产业

工业

2017年,淄川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375.48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23家,完成总产值2278.19亿元,增长1.91%。建材冶金、机械制造、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四大行业主导地位依然突出,分别完成产值741.54亿元、428.18亿元、702.64亿元和97.29亿元。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62.96亿元,比上年增长9.8%;实现利税253.3亿元,增长2.8%;实现利润163.37亿元,增长0.7%。新兴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增长加快。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7.6%,比上年末提高1.3%。

建筑业

2017年,淄川区有资质的建筑企业26家,共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11.38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7年,淄川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15.29亿元,比上年增长9.97%。其中,批发零售业完成303.16亿元,增长10.2%;住宿餐饮业完成12.13亿元,增长5.42%。

对外经济

2017年,淄川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822307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指标808700万元的101.7%,列全市第三位,同比增长8.7%。其中,完成出口719659万元,列全市第一位,同比增长8.5%;完成进口102648万元,列全市第五位,同比增长10.5%。

招商引资

2017年,淄川区共引进各类外来投资项目247个,累计完成招商引资数额142.2亿元,其中市外境内资金完成104.8亿元,利用外资完成8095万美元。

房地产业

2017年,淄川区有资质的房地产企业33家;资质房地产企业销售房屋面积36.2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8.94亿元。

邮电通信

2017年,淄川区邮政业务总收入5761.97万元,比上年增长23.8%;电信业务总收入3.25亿元,下降5.8%。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达51.7万门,电话总户数达57.5万户。

旅游业

2017年,淄川区旅游消费总额77.72亿元,同比增长率16.325%。年末,A级景区共9家,其中齐山景区由3A景区提升为4A景区;星级酒店4家。

金融业

截至2017年末,淄川区各项存款余额达526.46亿元,比年初增加12.7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0.95亿元,比年初增加20.14亿元;各项银行贷款余额272.81亿元,比年初增加12.19亿元。

交通运输

交通

2017年,淄川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45.715千米。

运输

2017年,淄川区公路货运量达10937万吨,比上年增长7%,货运周转量76246万吨千米,增长10%;公路客运量4344万人次,下降2%,客运周转量179292万人千米,下降0.8%。

七、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7年,淄川区承担市及以上各类科技攻关计划49项,其中省级以上11项,市级38项,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691万元。获得获得省科学技术奖2项。申请发明专利206件,发明专利授权74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1家。

教育事业

截至2017年末,淄川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04处,其中普通高中3处,普通初中23处,职业中专3处,小学54处,幼儿园117处。共有在校学生84972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0749人,初中在校学生23615人,职业中专在校学生4097人,小学在校学生27887人。初中升学率为99.39%。

文化事业

2017年,淄川区共有电视发射台和转播站1座,广播电台2017年,淄川区播出时间13.1千时,电视台2017年,淄川区播出时间15.7千时。

卫生事业

截至2017年末,淄川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59个,实有病床3755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673人,其中执业医师1604人,注册护士1635人。

劳动就业

2017年,淄川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845人,就业转失业人员就业人数959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2%。

社会保障

2017年,淄川区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15.02万人次,2017年,淄川区共征缴社会保险费19.63亿元,比上年减少7%,支付社会保险基金22.34亿元,比上年增长5%。

环境保护

2017年,完成环保综合治理任务43大项1243小项。取缔10吨及以下直燃煤锅炉282台,改烧清洁燃料107台。完成水污染治理再提高项目5个。

安全生产

2017年,淄川区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19人。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296,比上年下降15.43%;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87,上升100%;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1.08,下降23.94%;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人数为0。

城乡建设

2019年12月19日,淄川区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八、风景名胜

淄川名胜古迹遍布全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蒲松龄故居、马鞍山抗日革命遗址,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大张古窑址、磁村古窑址、郝家古窑址、西坡地古窑址、刘德信起义“大汉德主”政府遗址、太河惨案纪念地──钓鱼台、杨寨古塔、苏相墓。此外,还有聊斋园、留仙湖公园和淄川游乐园、奎盛园、梓童山风景区、文峰山风景区等新建景区(点)。

蒲松龄纪念馆

蒲松龄纪念馆的前身是蒲松龄故居管理委员会,隶属于山东省淄博市文化局,座落在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西距淄川城八里许。蒲松龄去世后,一直由其后人居住。抗日战争期间,故居毁于日军战火,仅剩残垣四堵。1954年进行了初步修复。房屋均为方正石及乱石墙基,青砖立柱,小青瓦接檐,土坯,草顶,正房三间,建筑面积27平方米,东西厢房建筑面积各为17平方米,是个独立的四合小院。

太河水库

位于淄博市东南部山区淄河干流上,是淄博市最大的水库,总库容1.833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128亿立方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780平方千米。太河水库工程包括枢纽工程和灌区工程两部分。水库枢纽工程包括:大坝、东西两条溢洪道、输水洞、水电站等五部分。太河水库灌区辖淄川、张店、临淄及高新区23处乡镇,设计灌溉面积32.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5.7万亩。

九、地方特产

鲁青瓷

鲁青瓷是在恢复、挖掘淄博寨里窑青瓷传统工艺基础上生产出的青瓷特色的工艺品,其瓷质细腻,质感如玉,釉面光润,青翠如滴,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知名度,在民间也具有极高的使用性、欣赏性和收藏价值。“淄博陶瓷烧制技艺”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淄博池梨

淄博池梨又称淄博酥梨,属白梨中的优良品种,因原产于太河镇池板村而得名池板梨,简称池梨。据史料记载,自明洪武年间就开始栽培,于2012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认证,金黄色,果实呈椭圆形,果面光洁,无锈斑,果肉洁白,内质细腻、渣少,香脆甜适口,平均单果重200克,最大达到400克,耐贮存。含糖量在10%以上、含酸量在2%以下、可溶性固形物在10%以上;每百克淄博池梨含锌大于0.5毫克、含钙大于6.0毫克、含铁大于3.0毫克。

内画

内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家们用特制的行笔,在口小如豆的瓶内反向作画,作画时,气收丹田之中,发力于手腕之上,精细之处,非目力所能及,所以被誉为奇特的,富有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广庆从事内画艺术三十多年,其作品被誉为“当今世界艺术精品中的明珠”。其中由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馈赠外国政要和友好人士已逾百件,有些作品已被“中国工艺美术馆”、德国的“林顿博物馆”、“竹桥书苑”、奥地利的“怡鼎画廊”以及美国总统卡特、西德总统魏茨泽克、总理科尔、外长根舍、前总统施密特、泰国公主诗琳通等收藏。

十、荣誉称号

中国工业百强区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全国双拥模范城

全国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创新模式试点

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

纺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

中国锻压装备制造交易基地

中国矿泉水之乡

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之乡

全国食用菌建设示范区

全省县域科学发展先进区

全省文化强省建设示范区

全省知识产权示范区

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区

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昆仑镇入选全国首批特色小镇

双杨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

藏梓村评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

上端士、梦泉等28个村入选国家和省级传统村落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2018年11月,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

2019年1月25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3月,被水利部公布为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19年11月13日,入选2019年工业百强区。2019年12月25日,入选首批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十、联系方式

淄川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淄川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党组书记、区长李庭服务电话:0533-5112345邮箱:zichuanquzhang@zb.shandong.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