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区
- 所属地区 浙江省绍兴市
- 政府电话 0575—81162662
- 人口(万人) 100.02
- 面积(平方公里) 1067.69
- 统计年度 2019
- GDP(亿元) 1504.27
-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131.41
- 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万元) 3.2342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6.8948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4.0655
- 特色产业 美丽茶园影响越来越大。农业节会创出知名度,柯桥成为中国春兰节永久承办地。
- 特色文化 “东方威尼斯”之美称,是中国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戏曲之乡和名士之乡。
柯桥区
柯桥区隶属浙江省绍兴市。
一、 行政区划
柯桥区,浙江省绍兴市市辖区,位于浙江省东部、绍兴市西北部,南靠会稽山,北濒钱塘江,地势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阶梯形格局 。东邻上虞区、越城区,南交嵊州市、诸暨市,西界杭州市萧山区,北隔钱塘江与嘉兴市海宁市相望。全区陆域面积1067.69平方千米。
2019年11月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区辖11个街道和5个镇。
二、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柯桥区位于浙江省中北部,绍兴市北部,会稽山北麓,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与上虞区界,东南和西南分别与嵊州市、诸暨市为邻,西和西北部与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新城、党山和衙前等镇接壤,北濒杭州湾,腹部横亘越城区,地理位置为北纬29°42'02"至30°19'15",东经120°46'39"。
气候特征
柯桥区位于浙江中北部地区,北部地处绍虞平原,南部紧靠会稽山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降水时间分布季节性明显。属于东亚季风区,季风气候显著。
年平均气温17.0℃,最低年平均气温15.8℃,出现在1984年;最高年平均气温18.7℃,出现在2007年;最冷月份为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0.3℃,出现在1977年1月。最暖月为7月,最高月平均气温31.6℃,出现在2003年7月。历史极端最高气温39.9℃,出现在2003年7月17日和2009年7月19日。历史极端最低气温-10.2℃,出现在1991年12月29日。
年平均降雨量1469.8mm,最多年雨量为1806.2mm,出现在1975年;最少年雨量为911mm,出现在1967年。汛期主要集中在5月到10月。年平均雨日为158.6天,年最多雨日达227天;年最少雨日为134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9%。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03.9小时。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大风,雷暴,高温,低温连阴雨,冰雹,寒潮等。
地形地貌
柯桥区境背靠会稽山,北濒海,故呈西面高、东北低的阶梯形地势,山脉、平原、海岸兼有,山丘与平原间界线明显。西南部为低山丘陵河谷区,占柯桥区总面积约51%,中北部为水网平原区,占柯桥区总面积约30%,平均海拔6-7米,偶有孤山、残丘分布其间,其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史称山会平原。东北部为滨海平原区,占柯桥区总面积11%,海拔5米左右,系淤涨型滩涂,地势平坦。
柯桥区境内有地望名称并经实测高程的山岗共273座,岭24座,为五百岗、木窝尖、独子尖、化山、东干山、秦望山、西干山、香炉峰等,海拔一般在300-400米之间。骆家尖海拔747米,为境内最高峰。
会稽山:原名茅山,亦称亩山,是中国历代帝王加封祭祀的著名镇山之一,是中国五镇名山中的南镇,其地处浙江省中东部,西南-东北走向,主脉在绍兴地区的绍兴县、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和东阳市,其山脉东西约100多公里,主峰高700米,山虽不高,但名人辈出,久负盛名。
五百岗:位于柯桥区王坛镇境内属浙中山脉会稽山系,海拔692米,属江南少见的火山群地貌。山体由安山岩构成,有多座火山锥分布于喷出岩构成的高台地上,其中以主峰雌鹅凸(660米),雄鹅凸(637米)最为典型。
秦望山:在绍兴东南约20公里处,据“舆地广记”记载:“秦望山在州城正南,为众峰之极,始皇登之,以望东海”,故名。《水经注》记述“秦始皇登会稽山,刻石纪功尚在山侧”。这山即秦望山。海拔500余米,周围丘陵起伏,多条河溪发源于此。
香炉峰:又名宛委山、石匠山、玉笥山,亦称天柱山,与大禹陵所在的会稽山相连。相传山上有“金简玉字之书”,夏禹发之,得“知山河体势”,终于治平洪水。香炉峰高354米,峰顶数十米见方,形似香炉,峰由此而得名,是一处佛教寺院与风景名胜兼有的游览胜地。
发源于南部会稽山脉的石泄江、富盛江、攒宫江、平水江(若耶溪)、直落江、南池江、坡塘江、娄宫江、漓渚江、秋湖江、项里江、型塘江、陌坞江、夏履江等10余条江河溪流,史称鉴湖36源。实有43条。北向涌入北部平原,与浙东运河、鉴湖、西小江相交,或溢而为江,或渚而为湖,或为沼为池,为溇为荡,形成河道交叉纵横,湖泊星罗棋布的平原河湖网,瓜渚湖、贺家池、白塔洋、芝塘湖、大板荡等等18个湖泊点缀其中,平静如镜,荡漾其间。
西小江:又名钱清江,原为潮汐河流,宋、明间,多次成为浦阳江下游干道,直通杭州湾。明宣德年间(1426~1435)被疏归故道,入富春江。西小江遂自成体系。其上游为进化溪(古称麻溪,今属萧山),源于螽斯岭,经晏公桥进入绍兴县江桥上板。经杨汛桥,在钱清镇穿越浙东运河,折东北经南钱清、新甸、管墅、华舍、嘉会、下方桥、湖,于荷湖与直落江汇合,经三江闸,入新三江闸总干河,注入曹娥江入海。境内河道总长58公里。
浙东运河:古名漕渠,又名西兴运河,疏凿于晋代贺循。西起萧山西兴,东至上虞曹娥,过曹娥江经梁湖、坝头与姚江、甬江会合,全长约78.5公里,与杭绍甬公路、萧甬铁路平行。境内西起钱清镇,经柯桥入城区西郭门,出都泗门,迤东经皋埠、陶堰,于泾口入上虞,长41公里,为连接萧山、上虞至余姚的主要航道。境内河流纵横交叉,主要有20条:
资源
土地资源
绍兴地域,历来变动较多,土地面积又疏于记载。从明朝万历年开始,才有若干年份土地面积记录。
明万历《绍兴府志》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山、会两县合计土地面积2184279亩。万历十三年(1585),山、会两县合计2215007亩。
清乾隆《绍兴府志》载:康熙十年(1671),山、会两县合计2246859亩。乾隆四十九年(1784),山、会两县合计2263086亩。
民国时期,据《重修浙江通志稿》载:18年(1929),绍兴县陈报公私土地面积为2672558亩。24年(1935),《浙江省各县面积分析表》列绍兴县总面积为3124832.26亩。据宁波专署按浙江省统计局刊发《浙江省银行经济年鉴》反馈给县的资料:35年(1946)、36年(1947)、38年(1949),绍兴县土地面积(不含海湾)均为287.35万亩,折合1915.66平方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绍兴县域仅20世纪50年代就变动11次,与1949年比,净减土地面积474.6平方公里。1959年土地总面积为1441平方公里,合144100公顷(不含海湾面积)。1983年撤地建市,恢复绍兴县,土地面积减至1392平方公里,合139200公顷。据1991年土地资源详查资料,全县总面积为1492.51平方公里(含海湾面积),合149251公顷。2000年7月,行政区域又作调整,除去划给越城区的东浦、马山、斗门、皋埠、鉴湖5镇,计土地面积239.70平方公里后,全县土地面积减到1252.81平方公里,合125281公顷。2003年,齐贤镇划出15个村,计19.21平方公里,绍兴县土地面积减到1233.6平方公里,合123360公顷。201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复撤销绍兴县,设立绍兴市柯桥区,孙端,陶堰,富盛三镇除外划归越城区管辖,柯桥区土地面积缩减至约1040平方公里。区境内土地后备资源潜力不大。
水资源
柯桥区境内水资源的主要来源是雨水。常年雨量充沛,其年内时间分配随季节交替变换,差异明显。2012年柯桥区按平均降雨量计算地表径流量为15.227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3.0597亿立方米,两者重复计算水量2.0565亿立方米,按年末户籍人口72.72万计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231.9立方米。
生物资源
据1998年新编《绍兴县志》载,1993年据本地科研单位、医药卫生部门、学校等有关单位征集的野生鸟兽、农作物、经济昆虫名录整理,柯桥区载有主要野生动植物1521种。其中植物8门187科931种,动物9门2类12纲16目213科59种。在众多的生物中,属国家级保护的共24种,其中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鹅掌楸、杜仲、银杏、金钱松、天竺桂5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有凹叶厚朴1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虎1种,二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水獭、豺、白鹇、小杓鹬、鸺鹠、东方蝾螈、虎纹蛙和5种鹰类、2种隼类共15种。属省级保护动物有眉锦蛇、眼镜蛇、蕲蛇、寿带、戴胜、大杜鹃、毛冠鹿7种。
矿产资源
自1958年陆续开展地质勘探以来,已探明32个矿种,85个矿点。内生矿有铁、铜、金、多金属、萤石等,是浙江省钢铁、冶金、化工、有色金属原材料及黄金的重要产地之一。外生矿有石煤、泥炭、磷、钾、石英、石灰石、白云石等。境北部第四系地层中有天然气。
金、铜、铁、铅、锌等多金属矿大都分布于元古界双溪坞变质火山岩中,石煤、磷、钾、石灰石、白云石等大多分布于西南部古生代地层中,萤石、墨曜石、珍珠岩则分布于上侏罗火山岩中。
1. 人口
2019年末全区常住人口首破百万,达到100.0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8.80万人,其中男性人口33.62万人,女性人口35.18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8.9%和51.1%;半年以上常住人口流入51.23万人。出生人口6690人,出生率为9.7‰,死亡人口4056人,死亡率为5.9‰,全年净增人口2634人,按户籍登记计算的自然增长率为3.8‰。
2. 面积
全区陆域面积1067.69平方千米。
三、 经济发展
1. GDP及财政收入:
综合
初步核算,2019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504.2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21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755.38亿元,增长7.9%,其中工业增加值639.99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711.67亿元,增长7.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50.2∶47.3。人均GDP为21971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31849美元),增长6.5%。
2. 产业状况
农业和农村建设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73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农、林、牧、渔业产值分别为38.47亿元、5.13亿元、4.51亿元、6.09亿元,增长5.0%、5.5%、23.8%、2.0%。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8.64万亩,增长2.7%;粮食总产量8.34万吨,增长2.9%。生猪出栏量10.03万头,下降1.8%;禽肉产量492吨,增长2.3%;禽蛋产量1974吨,下降15.3%;茶叶产量7353吨,增长0.1%;淡水产品产量2.11万吨,增长2.5%。
2019年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五星达标、3A争创”,新增五星达标村77个,新创3A级景区化建设示范村6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测评全市第一,被授予全省首批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承接乡村治理体系和农村公共服务两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农业节会创出知名度,柯桥成为中国春兰节永久承办地。启动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区建设,创建省级点1个、市级点5个,建成省级美丽牧场2个、市级美丽场园8家。积极盘活闲置农房,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养老养生等富民产业,吸引社会资本6.65亿元,实施激活项目269个,激活农房建筑面积21.57万平方米。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44.55亿元,比上年增长6.4%;主营业务收入1855.50亿元,增长3.2%;利润总额121.43亿元,增长8.8%;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6.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大纺织业依然为规模以上工业支柱行业,产值1045.81亿元,增长5.1%;主营业务收入1012.84亿元,增长4.5%;利润总额71.32亿元,增长16.2%。三项指标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51.2%、54.6%和58.7%。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工业经济彰显新面貌。新产业蓬勃发展,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858.13亿元,增长14.0%;高新技术企业产值565.85亿元,增长7.5%;装备制造业产值238.30亿元,增长11.8%。传统产业凝聚新力量,顺利完成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成功创建省先进印染制造业创新中心,跨区域承接的5个越城印染组团项目全部落户。工业经济积蓄新能量,建成省级小微企业园6个,新集聚入园企业548家,整治落后产能企业57家;全年“个转企”430家,“小升规”155家;推进盘活闲置产能,盘活闲置用地1106.94亩,处置“僵尸企业”8家。
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435万平方米。新批建筑业企业资质58项,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新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家,被建设部列为浙江省农村装配式钢结构住宅试点地区。共创省级以上优质工程77项,其中国家级优质工程19 项,包括鲁班奖2项、詹天佑奖1项、国优工程3项;共主编国家级行业标准1项,参编国家级行业标准6项;获得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国家级QC成果10项,创建省级以上施工工法18项。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114.1%,第三产业增长14.1%,第二产业下降3.3%。从四个结构性指标看,民间投资、交通运输投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为170.02亿元、57.45亿元、46.11亿元和44.66亿元,增长12.6%、13.0%、26.0%和76.5%。先后举办两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和签约仪式,新引进蓝盾医药等6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801.5亿元;苏泊尔大家电等9个项目入选“市县长项目工程”,落地率88.9%。
全年房地产投资210.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9%;房地产开发项目194个,比上年增加3个;施工房屋面积847.45万平方米,增长5.2%;竣工房屋面积126.92万平方米,下降31.8%。商品房销售面积338.54万平方米,增长19.8%;商品房销售额407.75亿元,增长3.4%。
国内贸易
开展放心消费行动,培育示范单位296家,打响“放心消费在柯桥”品牌,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06.62亿元,增长10.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0.83亿元,增长11.4%。全年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6691.85亿元,增长14.8%。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5905.54亿元,增长14.8%;零售业商品销售额786.31亿元,增长14.9%。交易市场发展态势良好,年末拥有商品交易市场90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2050.30亿元,增长10.4%;中国轻纺城市场和钱清轻纺原料市场成交额分别为1379.19亿元和621.13亿元,增长13.6%和4.5%;轻纺城网上交易额526.59亿元,增长25.3%。
轻纺市场提档升级。“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轻纺市场,加速轻纺城国际化、时尚化、智慧化。国际贸易区新注册市场主体4610家,增长18%,经营户公司化率达到32.9%,新增贸易公司1260家。启动“时尚梦工厂”二期,引进欧洲时尚定制城、“中意印象”国际文创基地等创意项目。2019春季纺博会设1546个国际标准展位,参展企业580家,累计入场52576人次,增长9.5%,其中境外采购商增长9.1%。2019秋季纺博会设1400个国际标准展位,参展企业552家,累计入场43849人次,增长9.1%,其中境外采购商增长7.8%。
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91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出口总额867.52亿元,增长15.6%;进口43.95亿元,增长4.3%。全区重点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境外营销网络,实现全区5年来“一带一路”对外承包工程零的突破。发挥“产业+市场”优势,开拓“一带一路”新兴市场,“丝路柯桥·布满全球”活动走进欧美国家,实现纺织品“买全国卖全球”。被授予国家纺织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全年合同外资6.2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0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7%和38.9%。新批准三资企业144家,总投资6.41亿美元,增长9.7%;注册资本7.48亿美元,增长30.5%。全年新增国(境)外常驻代表机构61家、外商投资商业企业85家。
交通和旅游业
全区公路通车里程1487.46公里。其中,国道53.36公里,省道56.20公里,县道396.83公里,乡道297.51公里,村道672.12公里,专用公路11.44公里。全区实现客运周转量28971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3%;货物周转量1325862万吨公里,增长17.0%。深入推进“融杭”交通大会战,杭绍城际轨道交通全速推进,杭州中环柯桥段开工建设,启动杭甬高速柯桥互通改造,安昌北路接萧山段正在加快打通,实施杭金衢与杭绍台高速连接线、31省道北延等融杭工程。开通钱清到宁波的城际客运班列。绍大线柯桥段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路。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901.96万人次,增长18.1%,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2895.85万人次,增长18.2%;实现旅游总收入301.08亿元,增长19.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99.05亿元,增长19.2%。“夜鲁镇”成为网红打卡点,成功创建全省首批4A级景区。柯岩风景区、稽东镇冢斜村等5家单位被评为首批市级非遗旅游景区,安昌古镇等2家单位被列入市级非遗研学游基地。截至年末,全区共有国家级旅游景区26个,其中3A级旅游景区6个,4A级旅游景区5个。
财政、金融和证券
全年财政总收入197.82亿元,比上年下降0.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1.41亿元,增长4.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6.99亿元,增长12.5%,其中民生支出得到重点保障,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等九项民生支出总计101.3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8%。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162.5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102.19亿元,增长15.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868.68亿元,增长18.3%,银行不良贷款率0.74%。持续推进“凤凰行动”,支持股改上市,新增股份公司55家,吉麻良丝挂牌新三板,迎丰科技、越剑智能、西大门新材IPO报会。全年保费收入22.13亿元,增长9.3%,保费赔付支出金额7.55亿元,增长12.8%。全年证券交易额5420.39亿元,增长26.5%。年末开户数20.21万户,增长9.5%。
3. 社会事业
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年末拥有高等学校2所,在校学生1.25万人,专任教师637人;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0.90万人,专任教师604人;普通中学27所,在校学生3.73万人,专任教师3379人;小学53所,在校学生4.54万人,专任教师2697人。新扩建幼儿园、中小学22所。安装空调4196台,实现中小学教室空调全覆盖。市级现代化学校覆盖率达到66.7%,17所学校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结对。高考一段上线1279人,北大清华录取15人,五大学科奥赛浙江赛区获一等奖5人次,各类学科竞赛获全国特等奖3人次、全国一等奖118人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5金6银3铜,金牌数、奖牌数均居全市第一,被浙江省教育厅授予2019年度教育工作业绩考核优胜奖。
累计集聚“千人(万人)计划”人才150人,总量位居全省第3位。成功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名、省“千人计划”人才9名、省“万人计划”人才2名。省领军型创新团队1个。成功举办2019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第四届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全年新落户外国院士及其他外国高端人才项目3个。
实施区科技成长型企业三年培育计划(2018-2020),2019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排名第11位,比上一年度提升1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7家、省级企业研发机构13家,入选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50家。新认定省级众创空间5家、市级众创空间5家。新认定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1家。成功创建省领军型创新团队1个。实现技术市场交易额12.86亿元,创新券使用额513.8万元。
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年末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0件。申请成功注册商标4349件,累计注册商标27922件。累计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28项、国家标准194项、行业标准195项,为主起草“浙江制造”标准25项。2家企业获得中国专利奖,新增专利示范企业5家,知识产权贯标企业40家。申报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4家、示范镇(街道)2个,共推荐43只成果参加绍兴市优秀QC小组成果发布,其中11只成果获一等奖,位列全市首位。
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共有绍兴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000余场。区文化馆年举办各类活动30余场次,区图书馆年总服务112万余人次,区博物馆年接待参观人数86400人次。创排越剧《云水渡》,申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绍兴莲花落小戏《一刨花》获得浙江省“群星奖”,绍兴莲花落《“孝子”的服务》获浙江省第十届曲艺新作大赛银奖。成功承办第六届中国曲艺高峰论坛。
“医共体”建设持续深化。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439个,其中三级乙等综合医院2家、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1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1家、妇幼保健院1家、皮肤专科医院1家、镇卫生院8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社会资本开办的综合医院1家、中医骨科医院1家、口腔医院6家。全区开放床位4785张,卫生技术人员7130人,其中医生2920人。实现国家卫生镇创建全覆盖。3家医共体总院继续加强与浙一、邵逸夫和省中医院等省内外院校合作,建立名医工作室20个。基层首诊率达到65.1%,在健康浙江考核中获得全省优秀。建成中心医院华舍院区一期,启动第三医院迁建,妇女儿童医院等扩建工程建成投用。打造公共卫生精品社区49个、标准化村卫生室30家。
被世界休闲组织授予“世界休闲城市”,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全年完成建设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18个,建成游泳池4个和多功能运动场5个,新建足球场3个,建成中心村体育休闲公园1个。全年获世界级金牌5枚,亚洲级金牌2枚,国家级金牌24枚,省级金牌43枚。在市九运会获得金牌245枚,位居全市前列。
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
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关停搬迁平水江水库水源保护区内所有工业企业。打好治气、治水、治土、治废硬仗,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78.4%,PM2.5均值39微克/立方米。8个镇街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打造市级美丽河湖3个,市控及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推进曹娥江综合整治等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清淤60万立方米。浙能污泥清洁化处置项目加快建设,工业固废实现消库清量。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优化淘汰标准体系向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四法一政策”转变。重点对机械行业无磁轭(≥0.25吨)铝壳中频感应电炉进行全面排查,完成中频炉涉及企业整改13家。落实能源“双控”目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消费总量722万吨标煤(等价能耗),增长1.5%;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7%。
城乡建设
全区城镇化率达到80.1%,马鞍、钱清、杨汛桥撤镇设街,城市建成区扩展到77平方公里,实有城市市政道路面积1300.38万平方米。全年处理城市污水1.86亿吨,日均污水处理能力为110万立方米/日。建成区绿地面积2715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698公顷。 实施小赭等城中村拆改,全年拆迁120万平方米,“三改”360万平方米。加快华墟、马宅湖等重点区块开发。智慧城管扩面到柯南,处置违建208.7万平方米。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9年末全区常住人口首破百万,达到100.0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8.80万人,其中男性人口33.62万人,女性人口35.18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8.9%和51.1%;半年以上常住人口流入51.23万人。出生人口6690人,出生率为9.7‰,死亡人口4056人,死亡率为5.9‰,全年净增人口2634人,按户籍登记计算的自然增长率为3.8‰。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111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948元,增长8.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655元,增长8.9%。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0。全体居民、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32342元、35789元、23345元。
年末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2.02%,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8632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643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4551人。深入实施稳岗补贴和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共向5924家企业返还社保费4.01亿元,为30012名就业困难人员和5530名农村“4555”人员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6309.44万元,为3228名群众办理技能提升补贴378.70万元。
年末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3.28万人,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2.65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67万人,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9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2.20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3.2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8.9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6.0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0.6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30.73万人。
加大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力度。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10元,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516元。做好特困人员供养、困难对象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工作,共发放救助金8679.29万元。加强社会救济力度,全区共有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694人,全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692.84万元。接受社会捐赠款3028万元,受益人次达到22.02万。
4. 招商引资
新引进蓝盾医药等6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801.5亿元。苏泊尔大家电等9个项目入选“市县长项目工程”,落地率88.9%。实到外资4亿美元,引进内资110.9亿元。
时尚创意融入传统市场,启动“时尚梦工厂”二期,引进欧洲时尚定制城、“中意印象”国际文创基地等创意项目,集聚欧美设计人才30名、时尚品牌24个、创意企业20家。创意基地营业收入增长11.5%。做强跨境电商园,新集聚企业173家,网络零售额突破100亿元。
5. 交通状况
境内交通发达,杭甬铁路、杭甬客运专线、杭甬高速、杭金衢高速、绍诸高速、104国道、329省道以及杭甬运河等穿境而过。
四、历史文化
柯桥区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称,是中国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戏曲之乡和名士之乡。
五、风景名胜
柯桥区拥有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柯岩风景区、兰亭风景区、安昌古镇、香林花雨、香雪梅海、舜王庙等景点声名远播,浙东古运河柯桥段和古纤道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一批大投资、中高端、特色化的旅游休闲运动项目纷纷签约落地、开工见效,乔波滑雪馆、大香林·兜率天景区、东方山水乐园、浙江国际赛车场、若航商务观光直升机场等互动体验式旅游资源相继开门迎客或即将建成开业,“夜鲁镇”开发建设呼之欲出,柯桥正成为省内乃至长三角地区休闲旅游目的地之一,柯桥旅游业正从传统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升级。
2015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511.19万人次,增长7.5%;实现旅游总收入153.15亿元,增长8.2%,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1489.66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7.89亿元,分别增长7.6%和8.3%;接待入境旅游者21.53万人次,增长5.0%。截止年末,全区共有3A级景区6个,4A级景区3个。
六、地方特产
绍兴黄酒
品牌:会稽山,塔牌绍兴酒。
黄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饮料酒。已有4000多年的酿造历史。因最初的黄酒酒液黄亮,色泽澄黄或呈琥珀色,清澈透明,故称为黄酒,经历代人民的辛勤劳动,不断完善酿造工艺,使我国的黄酒在世界上达到了较高水平。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黄酒主要是以糯米和黍米等谷物为材料,经过特定的加工酿造过程,使材料受到酒药、酒曲、浆水中的多种霉菌、酵母菌等的共同作用而酿成的一类低度原汁酒(压榨酒)。含有糖分、糊精、有机酸、氨基酸、酯类、甘油、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它常有芳香,鲜美醇厚,品种多样,形成特有的色、香、味、体。
平水日铸茶
日铸茶,又名“日注茶”、“日铸雪芽”,平水日铸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于柯桥区东南五十里的会稽山日铸岭,为我国历史名茶之一。自宋朝以来列为贡品,据《归田录》(北宋·欧阳修)记载:“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铸第一。”《剡录》(南宋·高似孙)云:“会稽山茶,以日铸名天下。”清代曾专门在日铸岭内辟“御茶湾”,每年采制特级茶叶进贡康熙皇帝。解放前,日铸岭一带茶园荒芜,日铸茶几濒失传绝迹。解放后,日铸茶得到逐步恢复。1980年,恢复试制的日铸茶在浙江省借销系统名茶评比会上,被评为省一类名茶。以后产量逐年增加,受到消费者欢迎。
绍兴王星记纸扇
绍兴王星记纸扇品种齐全、花色多样、制作精细、用料考究。大多选用竹秀细匀的竹子作骨,以纯桑皮纸为扇面,采用高山柿漆为制作的粘料,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如传统产品黑纸扇,需经过72道工序,100多个制作过程才能完成。它的主要品种有:
黑纸扇。这是当初“王星记”得以扬名四海的传统产品,也是今日王星记纸扇久负盛名的名牌产品,其中尤以“毛全本”和“全棕”最为名贵。黑纸扇选料十分讲究,“全毛本”采用三年生以上冬季采伐的毛竹为原料,“全棕”则必须用云南、贵州等地高山生长的棕竹,扇面选用浙南山区特产纯桑皮纸,涂料则用会稽山区的优质柿漆加上福建产的烟煤粉调制而成。
工艺挂扇。是近年开发的新产品之一,主供出口。这类扇收折长度从50厘米到150厘米共有十几个规格,主要用于客厅、书房、居室的装饰,品种有纸面、全金面、洒金面、全绢面等,扇面图案以喜庆吉祥为主。这咱扇展开远望如扇型壁画,近看则成了由20根扇骨支撑而成的精致屏风,确是观赏和实用并重的工艺佳品,一直畅销日本和东南亚地区。
白纸扇。属传统产品。这类纸扇品种规格较多,档次悬殊,从每把0.2—0.3元的经济实用扇到十几元、几十元的艺术欣赏精品均有。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用扇子印刷广告馈赠客户日见增多。这类纸扇既作为日用品,又作为宣传品、科学知识普及品,赋予传统产品以新的使命,从而焕发了青春。
香木扇。这是近年开发的又一新品种,采用优质香木,通过锯片、造型、冲花、拉花、烫花、串装喷香等工艺而成。纤细的扇骨上,有千百个精细透空的花纹,展开扇面幽香扑鼻、火笔烙出棕褐色花纹、具有檀香扇的特点,而售价只有檀香扇的1/20,尤为女青年所喜爱。此外,还有舞蹈扇、冲花扇、微型扇、仿象牙扇、工艺檀香扇、柏木扇等,也各具特色。
王星记扇庄创建于1875年(清光绪元年)。老板王星斋,萧山临浦人(时属绍兴府),原为祖传制扇手,尤精黑纸扇技艺;其妻陈英乃是纸扇铲贴(用金银箔镂雕成图案贴于纸面的一种工艺)洒金巧匠。由于技巧艺高,又善于经营,名气大振,挤跨了当时最有名气的“舒莲记”扇号,而登上纸扇霸王宝座。
安昌腊肠
安昌腊肠制作技艺于2010年被列入绍兴县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绍兴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昌腊肠均以手工灌制而成,制作工序包括刮肠、选料、切丁、漂洗、腌渍、灌肠、晾晒等。首先,安昌腊肠有着传统的制作时节,必须每年立冬以后开始制作,做早了不行,这一传统一直沿用至今。
安昌腊肠对用料也十分考究,必须选用当天宰杀的新鲜猪肉,取其前后腿肉,按1:2的比例瘦肥搭配,配以特制的手工酱油,再加入绍兴黄酒、糖等佐料,搅均拌匀后进行腌制,腌制入味后,再进行灌肠。肠衣要选用厚薄均匀的猪小肠,灌肠前要先进行刮肠,将肠衣刮至薄如蝉翼。灌肠时,必须用手工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保持肉丁的形状,吃起来口感会更好,此外,为了保证肠衣里的肉紧凑、均匀,要用手不断挤压。灌肠完后再进行分段结扎。最后,需在阴凉通风处晾晒10天左右,晾晒过程中还要用牙签把存在空气的地方戳破,让肉更加地紧实。只有通过这些严格的程序,才能真正算得上是安昌的腊肠。
七、荣誉称号
有亚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中国轻纺城,曾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强,连续多次荣获“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称号。
设区前是浙江省首批命名的小康县之一。1991年起,均为“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多次名列前10位。1988年起,连续三届名列全国财政收入“十大财政县”行列。2012年,再次跻身全国经济十强县。柯桥区还是环境保护“全球500佳提名奖、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科技进步县、全国村镇建设先进县、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全国农村卫生保健工作先进县、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先进县、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先进县等。
2018年10月,荣获《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2018》2018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9年7月,被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名单。同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同年11月13日,入选2019年工业百强区。 2019年11月,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同年11月,获得“‘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称号。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网购百强榜排名39。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食品安全百佳县市。
2020年5月,入选2019年全国县域网络零售TOP100,排名第72。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排名63 。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 9月10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榜”排名第28位。
八、联系方式
区委书记:沈志江 区长:赵如浪 区政府电话:0575—81162662;传真号码:0575—84126006;